今年是中共四大召开一百周年,百年前的中共四大明确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开创了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为党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28日,《“固本强基筑堡垒”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展》在位于上海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幕,全国巡展同步启动。

7月28日,《“固本强基筑堡垒”——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展》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幕。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在党的百年支部建设历程中,从广吉里的灯火到井冈山的星火,从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到改革开放的“支部建在楼上”,再到新时代“支部建在街区上”,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始终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此次展览共分六个篇章,全面、系统回顾党的支部建设发展历程。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多媒体主题装置——《基石》,它由立体人物形象和多媒体屏共同组成。“三人成支部,支部为基本”的金色大字,诉说着中共四大在党支部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工人、农民与青年矗立其后,寓意着工业脊梁、土地根基和未来希望。正在播放的短片《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列车-车头”为创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长廊:从中国第一条自主商业运营铁路的汽笛轰鸣,到复兴号风驰电掣的新时代征程,基层党组织始终如强劲的火车头,牵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列车疾速前行;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璀璨星辰,共同编织起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红色网络。

展厅入口的多媒体主题装置《基石》
漫步展厅,数字化手段让党史故事焕发时代光彩。除了智能电子屏循环播放历史影像与主题短片,馆方还设置了数字“文件墙”多媒体互动展项,集中展示关于党支部建设的珍贵文献、报刊与杂志。观众通过触摸屏幕,即可选择13份不同的文件,深入阅读奠定支部建设思想脉络的核心文献:邓颖超同志《什么是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的谆谆教诲,陈云同志《党的支部》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深邃思考,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的远见卓识……每一份文献都经过数字化精修,原貌呈现革命先辈的笔墨。

观众在浏览数字“文件墙”
展览第三篇章打造了沉浸式数字漫画的多媒体展项。艺术团队采用手绘水彩与数字动态渲染相融合的表现手法,将革命年代的支部故事转化为流动的红色史诗。观众通过拉起不同的抽拉式互动板,触发对应的四个经典革命故事的数字漫画《红岩风骨》《最后一个弹孔》《凯旋电台》《小推车推出大胜利》,每个故事精选四个决定性瞬间,运用“时空分镜”艺术手法,让关键场景如电影镜头般流转。

数字漫画多媒体展项
在收官篇章,馆方打造了“支部之家”数字媒体交互屏。三大创新板块让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触手可及:“我为支部垒块砖”互动游戏采用建模渲染技术,观众每次点击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增强党支部建设的参与感;“我在街区当书记”板块,与人民网联合呈现近年来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的领导部署下,各基层党支部在开展街区党建工作中所涌现出的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我和支部的故事”板块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征文作品,展现了普通党员和支部之间的感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精选展出了由虹口区收藏学会提供的珍贵党史文献,包括:记录雷锋同志光荣入党瞬间的历史照片、反映国棉十二厂党支部工作的原始调查报告、上海第十织布厂党总支的自勉手册,以及1958年全套《支部生活》杂志等极具代表性的藏品。这些泛黄的纸张、斑驳的墨迹,生动镌刻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印记。

上海第十织布厂党总支的自勉手册

《支部生活》全套12本(1958年)
当天活动现场,中共四大纪念馆成立“红焱”志愿宣讲团,百名党团员将面向社会讲述党的支部建设的生动故事;党的支部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馆方将与华东师范大学携手,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
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虹口区委联合指导,中共虹口区委组织部、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四大纪念馆承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