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建了20年的大埃及博物馆:一切就绪,只等图坦卡蒙

adminddos 2025-08-05 07:49:56 3 抢沙发
建了20年的大埃及博物馆:一切就绪,只等图坦卡蒙摘要: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将进入尾声,而在埃及,原定于7月正式开幕的大埃及博物馆(GEM)再次延期,全面开幕将推迟至今年第四季度。

澎湃新闻获悉,大埃及博物馆作为埃及最大的文化工程,于2002年选址,2005年开工建设,保护修复工作室自2010年起就已运行,博物馆去年秋天开放了大部分展厅,但最受瞩目的图坦卡蒙展厅至今仍未开放,显然是留作今年底作为全面开幕的重头戏。

在大埃及博物馆眺望金字塔。

在埃及,现代日常生活的背后,还有一个可见的逝去时代:几何般静默、尖顶的庞然身影从沙漠地平线升起,在一栋栋公寓楼间若隐若现。米色之上叠着米色,在蓝天背景下格外醒目。面对这些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的人造奇迹,让人无法淡定。

大埃及博物馆主楼顶部与吉萨金字塔的高度一致。

吉萨金字塔近旁,另一项时间要近得多的工程壮举——大埃及博物馆散发出威严与秩序感,使其从喧嚣混乱的首都脱颖而出。在开罗,没有任何地方能像这里一样让游客步行数公里而不被汽车喇叭、执着的小贩或酷热所打扰——更遑论在一座庞大、恒温、符合国际标准的建筑中参观了。宣传横幅和视频中高呼:“一个新的奇迹正在诞生”,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留存至今的金字塔作为比照。

大埃及博物馆预计每年能吸引500万游客。

大埃及博物馆预计将于2025年底全面开放,是整个考古遗址重建工程的核心。但整个项目可谓耗时持久、好事多磨。

早在1992年,建馆设想便已提出。但直到2002年1月,埃及政府才宣布启动一项全球设计竞赛,为一座全新的博物馆综合体征集设计方案。这座博物馆将用于收藏、展示并保护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珍宝。次月,项目选址在开罗吉萨金字塔附近仅两公里处。

2003年,在开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部位于爱尔兰的Heneghan Peng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成为建筑设计竞赛的优胜者,该事务所将以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打造全新的“大埃及博物馆”。

大埃及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的建设于2005年正式启动,但这一宏伟项目很快遭遇了来自环境、财政和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导致工程严重延期。直至2014年,项目才重新步入正轨,并在国际贷款的支持下,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才得以继续推进。

埃及政府曾在2018年和2019年宣布博物馆将向公众开放,在最初的开馆日期推迟后,又因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再度推迟。后预计于2024年中期,全面对向公众开放。但这一愿景又一次落空。

2018年,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向大埃及博物馆运输。

此后,开馆仪式推迟至2025年7月3日,然而,埃及总理6月宣布,因以色列与伊朗的战争,博物馆的全面开幕将推迟至2025年第四季度。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的声明称:“此项决定体现了埃及的责任感,以及其致力于在与古埃及文明的辉煌遗产相称的氛围中,举办一场真正卓越的全球性盛会的承诺。”

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与大埃及博物馆中。

毋庸置疑的是,在二十余年和超过十亿美元的投入之后,大埃及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专门呈现单一文明的博物馆。其所在的园区占地达50万平方米,配套以精心修整的花园。单以体量而论,这座博物馆已堪比金字塔。

目前,已有约10万件藏品从储藏地和地方博物馆中调集而来,包括了从史前时期到漫长的法老王朝文明,再到古希腊、古罗马化时期的文物。2024年秋天起,大埃及博物馆已分阶段面向公众开放。

大埃及博物馆已经开放的展厅。

埃及医生玛丽卡·安通(Marika Antoun)评价道:“这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展览之一。”她热衷于法老时代,对大英博物馆与卢浮宫的埃及馆藏也非常熟悉。作为一名业余考古爱好者,安通认为大埃及博物馆完全可以与这些世界级博物馆媲美。此次是她第三次参观,作为埃及人,她仅需支付约合4.4美元的门票——仅为外国游客票价的七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对于埃及中上阶层以下的大多数人而言,这个价格仍然相对昂贵。

位于开罗解放广场的埃及博物馆将继续运营。

目前,博物馆几乎一切就绪,只差最后一道压轴:将图坦卡蒙的金色珍宝从开罗埃及博物馆运抵新馆。

在开罗,那些著名藏品(如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和精美镶嵌的王座)尽管分散在一间间狭小、昏暗、人满为患的展厅中,仍然令人惊叹。而一旦它们与图坦卡蒙其他5000件随葬物品一同在大埃及博物馆展出,毫无疑问将更为震撼。开罗的旧馆则仍将开放,那座略显古旧、粉红色的宫殿式建筑建于1901年,当时是非洲最大的博物馆,今后将继续收藏和展示那些虽然不如图坦卡蒙“吸睛”,但依然极具价值的文物,例如塔尼斯王陵出土的古物,其华丽程度丝毫不亚于图坦卡蒙墓中的发现。

埃及博物馆内的许多文物,包括图坦卡蒙统治时期的文物,已经或将要搬迁到大埃及博物馆。

大埃及博物馆的建筑光滑如楔、外形锐利,石灰岩外立面上覆盖着互相嵌套的金字塔形图案,颇有几分机场或购物中心的模样,在棕榈树的掩映下,穿着制服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精神十足,高尔夫球车载着游客穿梭其间。

在广阔的博物馆里,相比之下,高达11米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看起来并不大。

内部空间辽阔得惊人。主中庭大得几乎要“吞没”它的核心展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这尊雕像距今已有3200年,高达11米、重达83吨,于1820年在古孟斐斯附近以碎片状态被发现。能有这样的视觉反差,本身就揭示了一座当代“神庙”在展示古代纪念碑时所面临的两难:这些文物本是为了压倒周围环境而设计的——它们的确也曾在数个世纪中达成了这一目的,这种压倒性的感受在博物馆展示中不应被削弱。所幸,博物馆的大阶梯成功地把握住了这种张力。它体量巨大却极简克制,层层递进,构成一处舞台,引导参观者在登梯过程中依次经过雕像、石棺和石碑,仿佛从远古一路拾级而上。这种古与新的融合,如同吉萨的天际线一般自然而然。阶梯的尽头,是一处观景平台,可远眺壮丽金字塔。大埃及博物馆通过纯粹的尺度让人叹为观止。

大埃及博物馆的大阶梯。

一位游客在大埃及博物馆望着吉萨金字塔建筑群。

展厅是一组开放式空间,依照与大阶梯相同的坡度布置,参观动线也因此顺势而下,以大致的时间顺序从史前时代走向希腊-罗马时期,中间穿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代。每一个时代又划分为三个纵向主题:“社会”“王权”与“信仰”,共组成12个展厅。

来自古埃及的文物在十二个展厅展出,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可以访问了。

面对埃及琳琅满目的陶器、棺木、小雕像和布满象形文字的器物,观众很容易感到信息过载。但得益于策展上的用心,这些藏品被编排成一组组精心构建的视觉单元,虽然在形式上略显对称,却足够吸引目光。大型透明展柜将邻近的展品层层叠映,形成丰富的视觉关系。其中一个亮点展品,是一组40件微型木制士兵模型,出土自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公元前2055,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间的大约100年的历史时期)末期一位地方总督梅塞赫提(Mesehti)的墓葬。这类供死者来世守护之用的随葬品,提供了对当时普通社会成员极为难得的观察窗口。士兵们留着整齐的短发,手持长矛与盾牌,身穿方便行动的短裙,与一旁庄严肃穆的黑色石棺形成优雅对照。

这组古埃及士兵模型出土于梅塞赫提(Mesehti)的墓中,他是第一中间期末至中王国初期亚斯尤特(Asyut)地区的一位地方总督。

展厅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呈现出一种少有的“非教学性”体验。墙上的文字说明可能略显简略,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试图给予展品一种“人”的维度。比如,一尊未完成、略显粗糙的雕像旁摆着一把裂纹斑斑的木槌,令人不禁联想到那些曾手握工具、日复一日工作的古代工匠。碎片状的纸莎草文稿通常难以辨认,但在大埃及博物馆,它们被安排在一套书吏用具旁展出——墨盘、储墨器,以及用于固定颜料的抛光器——一组静物默默地讲述着古代写作者的技艺与日常。

一位埃及考古学家在图坦卡蒙的镀金棺材旁边工作,该棺材经历了八个月的修复过程,这是自1922年发现该墓以来的第一次修复。

去年,埃及共接待了超过1500万名游客。随着大埃及博物馆的正式开幕,到了2030年,埃及政府希望这一数字能翻倍,达到每年3000万。如果说将古埃及打包成一场四小时的体验,方便游客在度假前体验一趟文化之旅,那这座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这一宏大的工程,显然源于对文明的敬意——对一个拥有非凡魅力、令全世界观众着迷不已的文明当之无愧的致敬。

夜幕下的大埃及博物馆,其建筑让人联想到邻近的金字塔。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