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很多家长关心实施“免费”政策后,幼儿园质量如何保障?实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同时,在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提升办园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
8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回答了上述问题。刘玉光表示,根据《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持续从五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
具体来说,一是健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分工,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支持当地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二是规范办园行为。国家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资质和配备、经费投入、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将推动各地各幼儿园结合实际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规范日常办园行为,守好“安全关”。
三是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深化幼儿园教育教研改革,落实好以游戏为基础的丰富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快乐成长。
四是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源头监管,严格把握幼儿园设立条件,加强幼儿园办学资质审核;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的方式,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
五是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国家层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优化督导评估程序,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刘玉光还提到,很多研究都表明,学前教育为人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92%,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的新阶段,为广大适龄幼儿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