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史带财险100%外资化,盈利困局待破?

adminddos 2025-08-14 19:13:04 4 抢沙发
史带财险100%外资化,盈利困局待破?摘要: ...

  来源:燕梳师院

  史带财险的三十载是一场三度变局的生存重构。从最初的中资联合创立,到外资入股形成中外合资格局,再到如今中资尽数退出,公司正式迈入了外资独资时代。面对未来,史带财险能否在全球化经验与本土化需求间找到新平衡点,仍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01

  合资时代落幕

  87日,上海监管局披露称,同意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Starr Indemnity &Liability Company)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Starr Indemnity&Liability Company)合计持有公司1146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

图源:上海监管局图源:上海监管局

  虽然仅涉及0.78%的股权,但此次转让意义非凡——标志着史带系外资股东实现了100%控股,史带财险由此成为中国第六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也是第三家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外资独资形式赋予保险公司更强的战略自主权与更高的决策效率,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避免合资模式下可能因股东理念差异导致的战略迟滞。

  同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可通过独资控股整合全球资源与风险管理经验,在产品创新、技术赋能与服务升级等方面深度投入,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史带财险的独资化,远非一次简单的股权调整,而是外资险企在华战略从“试水”转向“深耕”的缩影。这标志着外资不再满足于通过合资模式“搭桥入场”,而是以更坚定的姿态掌控发展主导权,深度融入中国保险生态。

  实际上,公司从“合资”转“外资”,早非意外之举。1995年,史带财险由多家中资企业联合创立,名为“大众保险”。2011年,美国国际集团(AIG)前董事长格林伯格执掌的史带国际强势入局,通过定向增发拿下20%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此后,史带国际步步为营,逐步增持股份,并于2014年取得实际控制权,公司正式更名为“史带财险”。

  其间,史带国际不断收购小股东股权,持股比例攀升至99.22%,仅剩锦江投资持有的0.78%股份尚未纳入囊中。早在2022年,史带财险董事长董颖就曾表示“集团还未与锦江磋商过转让事宜,不排除全资控股计划。”

  加之在“退金令”政策推动下,锦江投资顺势退出,回归主业。随着监管批复落地,这场长达14年的股权收购终于落下帷幕。

  02

  “瘦身”求利润

  在大众时代,公司的车险业务占据“半壁江山”,推动保费收入稳步攀升。2005年至2010年,保费规模从10.7亿元增长至17.25亿元,年均增长约10%。然而,盈利端却长期承压,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03年至2010年累计亏损达8.6亿元。

  2010年,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承保策略,强化成本管控,在保费稳步增长的同时,成功实现经营性盈亏平衡,一举打破多年亏损僵局。

  不久,史带国际控股,公司业务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起,史带财险着手进行重大业务结构调整。彼时,车险业务占比同比降至66%,标志着公司逐步减少对传统车险业务的依赖。到了2015年1月,史带财险进一步决定暂停除上海以外地区的商业车险业务,并在同年12月彻底退出国内车险市场。自此,公司聚焦于财产工程险、水险、意外健康险、责任险和金融险这五大核心产品线。

  从经营表现来看,保费端“一路向上”。2016—2020年,史带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5.12亿元、7.32亿元、9.16亿元、11.48亿元和12.99亿元;净利端,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16—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0.8亿元、0.6亿元、0.5亿元、0.5亿元、0.4亿元。尽管净利增长步伐较小,甚至出现回落,但与成立前期相比,依然展现了其稳健发展的轨迹。

  近年来,史带财险大力精简机构设置,撤销了多个三级机构及营销服务部。2022年,公司撤销了4家省级分公司,涉及苏州、福建、安徽及宁波四个区域;2024年,撤销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2025年4月,监督管理总局同意撤销史带财险重庆分公司、湖北分公司。截至目前,史带财险的机构覆盖区域仅限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除宁波)、山东省、北京市、广东省。

  公司通过“瘦身”,试图降低运营成本,以提升管理效率。然而,现实是骨感的。2021—2024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分别实现10.85亿元、8.98亿元、9.97亿元及10.27亿元;同期净利润亦表现低迷,分别为0.05亿元、0.04亿元、0.29亿元以及0.38亿元。

  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史带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净利润1671.87万元,同比下降24.23%。截至二季度末,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7.23%、255.15%,最近两次风险评级结果均为BB级。

图源: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图源: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十五年春秋过去,史带财险从高峰时期的17亿元保费规模退回到如今约10亿元的阶段。精简机构本为降本增效,却也可能因服务网络收缩进一步削弱市场触达能力。不过,这正是其“小而美”战略的体现,不再盲目追逐规模扩张,而是以稳健步伐聚焦盈利能力,力求在细分市场中精耕细作、厚积薄发。

  03

  总经理空缺近四年

  据悉,公司总经理职位已空缺近四年。20216月,谭海涛被任命为总经理,仅仅数月之后,即同年825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谭海涛不再担任该职务。随后,钟向宁于202199日正式接任临时负责人一职。但到了2022年,钟向宁也不再继续担任这一角色。截至目前,这一关键职位仍未填补。

  随着史带国际完成100%控股,公司正式步入外资独资时代。在此背景下,总经理这一关键职位的填补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公司的全球化背景和战略定位,新任总经理极有可能由具备丰富国际经验的高管担任,以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并推动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业务拓展。

  从大众保险到史带财险,从多方合资到外资独资,这家老牌险企的转型之路,生动映射出中国保险市场不断深化开放的演进图景。

  外资身份虽至,战略却显克制。正如某专家所言:“外资的突破之道,不在于保费规模,而在于切入中资涉足不深的细分市场。”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