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武术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一个法国人曾在上海庇护30万难民,80多年后一份倡议从上海发出

adminddos 2025-08-14 21:20:05 4 抢沙发
苏州少儿武术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一个法国人曾在上海庇护30万难民,80多年后一份倡议从上海发出摘要: ...

“世界都知道拉贝、白求恩、辛德勒,但可能连上海人都很少知道饶家驹吧?”8月13日,在一场讲座上,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感慨说。

8月13日,上海书展,“抗战中伟大的人道主义典范—饶家驹与上海南市安全区”报告会暨《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新书签售会现场。徐波(左)与苏智良(右)对谈。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对上海,饶家驹是重要的。这个法国人在上海生活了27年,战时倡建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也叫饶家驹安全区,于1937年到1940年间护下了30万中国难民。2024年9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来到上海城隍庙,缅怀饶家驹,赞上海曾出现过二战时期最出色的难民安全区——由饶家驹首创的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修订《日内瓦公约》并加入战时平民保护的相关条例。

但与之不匹配的是,饶家驹的故事一度隐入历史,知者寥寥。“许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果不去挖掘,也许就会被湮没。”著名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苏智良说。

约20年前,苏智良读到了饶家驹的故事,开始打捞关于饶家驹的历史碎片,回到历史现场,抢救性采访安全区难民故事。这位法国神父的形象慢慢浮出历史表面,独臂,大胡子,会说上海话、北京话、日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等,极富人格魅力、能谈判下别人谈不下的事,极具管理能力、能把安全区生活统筹好。2025年上海书展,苏智良带来了新出版的《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一书,揭开饶家驹尘封已久却影响世界的往事。

《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

沿着历史回望,徐波则看到了饶家驹身上承载的新的可能。书展新书发布当日,徐波、苏智良等联合发起寻找30万饶家驹安全区难民后代的倡议,并希望请难民后代代表一同参与2025年11月在法国举行的饶家驹相关研讨会。“希望饶家驹的故事能从上海讲到法国再讲到世界,希望被他保护过的可能已达到百万级别的难民后代,能成为中法友谊的传递者。”徐波说。

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创办人,法国人饶家驹。 受访者 供图

以不同身份向多方交涉,安全区成功建立

“饶家驹的上海话,很可能比在座的很多青年人还要好。”8月13日的新书发布会上,苏智良笑着说。

8月13日,苏智良介绍饶家驹。

饶家驹,原名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1878年出生于法国西部的桑特市,后辗转英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培训,成为一名精通多国语言的传教士。1913年,饶家驹乘船风尘仆仆地来到上海,开始了他和这座城市27年的情缘。

在建立南市安全区以前,饶家驹曾做过徐汇公学(现为徐汇中学)的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兼任震旦大学教授,1914年制烟火不慎引起爆炸,失去右臂。1926年,饶家驹担任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更加积极地投身各种赈灾活动。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大量难民被屏蔽在租界的铁门之外,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一向悲天悯人的饶家驹对此感到不忍。9月,饶家驹即邀请法国舰队副总司令毕果(Le  Bigot)陪同他去见日本总领事馆会见日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要求日本不能轰炸安全区。1937年11月2日,饶家驹向时任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区域接纳难民——彼时,南市的居民部分迁入租界,腾出大批空屋,且有不少公共场所可资利用。此后的11月5日,饶家驹又以“上海国际红十字难民问题委员会”的名义,与日本总领事冈本季正交换了英文信件。

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分布图。受访者 供图

饶家驹以不同的身份在中日间经历了几轮有勇有谋的交涉后,各方终于签署文件,同意军队和军事力量不进入安全区。至此,1937年11月9日下午5点,在位于上海南市区方浜中路以北、人民路以南,毗邻法租界的1平方公里内,升起了多面红十字的旗帜,表明安全区顺利建成。

苏智良介绍,南市难民安全区建立第一天,先辟城隍庙、豫园、小世界及各学校、教堂为收容所,当即收容2万余难民,此后陆续增加,最多时难民区内约有130个收容所,区内难民数超过10万。

安全区的资金何来?饶家驹曾向罗斯福总统争取到70万美元

这个约1平方公里的空间,就这样成了东方战火中的“诺亚方舟”,大量难民涌入安全区,但这些逃难者缺衣少食、无依无靠,如何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成了大问题。同时,一方小区域人口密度陡增,也时时刻刻在给管理者出难题。

这期间,安全区负责人饶家驹和众多工作人员一起,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维持了安全区的正常运转;一批中共党员投身于难民救助与教育;同时,众多中外慈善团体也来献策献力,努力维持着这个区域的稳定运转。

苏智良介绍,南市难民安全区设监察委员会,饶家驹任主席,总管区内诸事。为便于管理,其分9个分区,每区设区长1人,下设总务、文书、训导、给养、庶务、卫生、清洁、登记、调查、医务各组。“当时,饶家驹办公的安全区设监察委员会,就在城隍庙山门的东面,很可惜,现在已经拆掉了。”苏智良展示着图片说。

饶家驹在安全区的办公地点。受访者 供图

这其中,收容的难民可能同时达到上万甚至上十万,吃饭是大问题,资金很重要,彼时上海各界动了很多脑筋,但仍不够。就这样,饶家驹找到了白宫去。

苏智良一行曾在斯坦福大学档案馆,找到1938年5月饶家驹与罗斯福总统见面的细节。“罗斯福总统听说了饶家驹在远东上海的壮举,觉得非常了不起,因为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中立安全区,保护几十万人。”苏智良介绍,深受感动的罗斯福,用行动展现了他对饶家驹的敬意。在罗斯福的支持下,总数达70万美元的救济金由美国红十字会转付给中国。“那可是那个年代的70万美金。”苏智良感慨。

这笔巨额资助以外,为安全区筹款的慈善团体和慈善人士也很多,比如1939年5月一场“古今柬帖展览会”上,谢晋元、虞洽卿、梅兰芳、黄金荣等悉数到场支持,3毛钱一张门票的活动竟筹集到三四千银元,也系数被捐给饶家驹安全区。

苏智良介绍,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到,饶家驹几乎每天都会在难民区内巡视,安抚紧张不安的难民。安全区缺水,他会请法租界协助把水通过去;难民区也曾发生房屋倒塌、失火的险情,他会赶往现场照料、维持秩序;安全区第七区区长克扣难民食粮、私吞难民寒衣的事情败露后,饶家驹将其撤职,将第七区撤销归并到其他区内……

2015年,已经93岁的老人李秀凤在回忆安全区往事时说,当时难民所内每天向每位难民定量提供两顿饭,以面包和馒头为主,“肯定不会让你饿着肚子。”

1940年6月16日,饶家驹奉法国天主教会之命,离开中国去巴黎从事战时救济工作。南市难民区因缺乏主持人,很快就不复存在了。这个存在了近千日的安全区,先后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

寻找饶家驹安全区30万难民后代,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饶家驹的博爱、奉献、慈悲情怀,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苏智良认为,饶家驹护佑的难民,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远不止30万——他在战时救护平民的饶家驹安全区,成为了“上海模式”,后续被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法国、德国等地。

“拉贝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事迹广为人知,可他的模式实际上源于饶家驹,饶家驹堪称拉贝的‘师傅’。” 苏智良介绍,1949年颁布《日内瓦公约》时,饶家驹的“上海模式”也被写入其中,成为国际法的一部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饶家驹的故事,如今却并不为太多人知。黄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汪志星记得,2013年,中国学者姜玉春循着拉贝的线索,无意中看到关于饶家驹的只字片语,来黄浦区找他,“我那时候还不认识饶家驹,翻来翻去就看到半页纸,但后来我自己对饶家驹也产生了兴趣。”汪志星说。

1946年9月,饶家驹在德国柏林离开人世。2013年,中国学者姜玉春通过拉贝“发掘”到饶家驹,找到了克劳斯·佩格勒——正是这位撰写地方志的历史学者发现了饶家驹的墓地。2013年9月10日,中、德、法三国人士在柏林圣湖公墓为饶家驹举行了隆重的墓地重建仪式,余秋雨为其墓碑题写“仁者爱人”四字。2017年12月14日,国家公祭日的第二天,上海南市难民区纪念碑落成。

徐波是上海人,1980年代学习法语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就此与法国结下不解之缘,也颇为饶家驹的故事打动。“我认为无论是基于我们中国的感恩文化,还是为了中法乃至世界的和平友谊,我们作为后人,都有责任把饶家驹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2025年8月13日活动现场,徐波也与苏智良联合向上海书展广大读者和上海市民发出寻找饶家驹安全区30万难民后人的倡议。徐波介绍,2025年11月27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饶家驹救世济民人道主义思想研讨会将在法国国民议会举办,届时将邀请一位30万难民的后代作为特别代表,在论坛上向法国、欧洲和世界公众讲述饶家驹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据悉,此次寻找30万难民后代的倡议将持续到2027年8月13日,届时,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将与中国、法国相关部门在上海举办上海安全区90周年纪念活动。

【附《中法社会组织呼吁全市各界寻找饶家驹安全区30万难民后代》倡议全文】

2025年8月13日下午,出席上海书展的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苏智良教授,联合向书展广大读者和上海市民发出寻找饶家驹安全区30万难民后人的倡议。

两位中法公益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2025年8月13日是八一三淞沪会战88周年,2025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感谢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法国人饶家驹在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日军占领上海期间所创建的上海南市“饶家驹安全区”,从而救护了30多万上海难民的救命之恩,并表达上海人民和中国人民与法国人民一起保卫世界和平的强烈决心,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和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向市民朋友发出倡议,希望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当年30万难民的后代,请他们分享其祖辈、父辈战时在难民安全区的所见所闻,再现当年的历史。

为此,两位公益社会机构负责人倡议:

一、请相关难民后代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上述两个公益社会组织联系,后者将在其微信公众号,并通过上海相关媒体与社会各界分享;

二、2025年11月27日,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和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将在法国国民议会举办“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饶家驹救世济民人道主义思想研讨会,届时将邀请一位30万难民的后代作为特别代表,在论坛上向法国、欧洲和世界公众讲述饶家驹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回忆中法两国共同的历史与感动的同时,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三、当年由饶家驹拯救的难民有30万之巨,88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后代至少超过百万人,战时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成为今天大变局时代促进中法两国人民友好的重要力量。此次寻找30万难民后代的倡议将从2025年8月13日持续到2027年8月13日,届时,两个公益社会机构将与中国、法国相关部门在上海举办上海安全区90周年纪念活动。希望上述难民后代能积极参与,并为新时期促进上海与法国社会各界的合作及深化中法友谊献计献策。

联系方法:

201999上海市宝山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转上海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秘书处

电子邮箱: shkyh2017@yeah.net

电      话: 021-66786385

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

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

2025年8月13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