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报名咨询)1891-5555-567:-美俄会晤刺痛欧洲

adminddos 2025-08-17 19:50:18 6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报名咨询)1891-5555-567:-美俄会晤刺痛欧洲摘要: ...

美俄领导人在阿拉斯加的会晤对于欧洲而言,真正的刺痛是过程的缺席。欧洲舆论普遍感受到:在这场涉及自身安全与未来秩序的博弈中,欧洲沦为被动的旁观者。面对这一局面,欧盟及欧洲多国领导人在美俄会晤后的 16 日当天呼吁未来举行包含乌克兰在内的“乌美俄三方会谈”,试图扭转被边缘化的态势。

焦虑的根源:欧洲被排除在核心议题之外

德国《柏林日报》16 日刊发评论直白指出:“美国与俄罗斯在谈判,而欧洲人只能在电视机前观看。”

这种“缺席感”引发德国政治圈震动。德国执政党基社盟外交事务专家基泽韦特用“黑色星期五”形容结果;前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伊辛格则称“毫无实质进展,欧洲深感失望”。他们看到的不是和平希望,而是欧洲利益的再度被边缘化。

德国总理默茨在会前虽紧急推动“视频接力外交”,试图协调美欧立场,提出乌克兰必须有席位,任何谈判都需要以停火为前提等。然而,这些诉求在美俄会晤上几乎只字未提。

△德国《商报》网站文章截图,“阿拉斯加会谈无果而终。特朗普与普京的会谈加深了跨大西洋的隔阂。欧洲只剩下一线希望。”

德国《商报》警告,美俄的私下交易正在破坏二战后建立的安全架构 —— 包括北约和欧盟。而更令欧洲心寒的是,特朗普在飞往阿拉斯加途中甚至威胁对钢铁、芯片、半导体加征 300% 关税,“欧洲再次被视作对手”。跨大西洋关系因此再度裂痕加深。

这种被动并非偶然,而是结构性的困境:欧洲在地缘政治上的安全依赖美国,却在战争代价上付出最多。乌克兰问题正成为检验欧洲“战略自主”的一块试金石。

阿拉斯加会晤的另一重裂痕,在于美欧对待战争与秩序的不同理解。

科隆大学政治学者耶格尔在接受德国 NTV 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此次美俄领导人会谈中,欧洲希望谈及乌克兰停火问题,但会谈双方显然更关注双边关系的议题。

“欧洲人是旁观者,却付出了最多”

乌克兰危机三年来,欧洲一直是主要“出资方”:军事援助、财政支持、难民接纳。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 6 月底,欧洲通过军工渠道(即直接向军工企业采购)为乌克兰采购的武器装备总额已达 351 亿欧元,比美国同类援助高出 44 亿欧元。尤其是在 5 月至 6 月间,欧洲拨付了约 105 亿欧元军事援助,其中德国占比最大,约 50 亿欧元;同期美国对乌无任何军事援助,乌方近期获得的常规军售完全是自费采购。

然而,阿拉斯加会晤残酷地揭示了欧洲的战略影响力与其实际付出之间的严重脱节。德国电视二台评论道:“欧洲人是旁观者,却付出了最多。” 美国与俄罗斯直接对话,甚至绕开乌克兰,而欧洲只能在外等待被告知 —— 如同隔窗观看手术,却无权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凸显了欧洲在巨额战略贡献与决策话语权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柏林日报》在总结会谈的评论文章中点出:欧洲才是持续冲突的真正输家。欧盟在此毫无发言权,而成员国领导人可能还会为了讨好特朗普内斗不休。文章直言,“这是以牺牲欧盟利益为代价的一场权力游戏”

德国左翼党联合主席施韦尔特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在推动俄乌和谈问题上做得太少,欧盟也失去了推动三方会谈倡议的战略自主定力。欧洲如果不能主导在家门口的乌克兰和谈进程,那么就只能“作壁上观”。

德国左翼党联合主席 施韦尔特纳:欧洲人只能作壁上观。欧盟本应从一开始就携手国际社会和其他提出和平方案的国家主导和谈进程,而非像现在这样时隔一年,仍在讨论相同问题。

《焦点》周刊汇总的读者评论批评说,过去十多年的政治分裂和缺乏硬实力,导致欧洲在大国博弈中只能充当看客。有读者说:“他们搞出的政策没人能看懂,结果只能落得个靠边站。”也有人感叹:“欧洲早已没有发言权,却依旧执迷于这场战争。”

分析认为,这种政界与社会层面的不信任感交织在一起,映射出欧洲内部的焦虑:既无法阻止美俄的单边议程,又难以形成对外一致声音。正如《柏林日报》分析,美俄的“红毯握手”照片或将载入史册,但对欧洲而言,却是一场“地缘政治上的羞辱”。欧洲若想避免再次沦为配角,必须在战略自主上寻求真正的统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