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关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定价过低的常见批评被夸大了,因为这些发行的初期暴涨往往源于少数热情极高的投资者。
研究人员约瑟夫・亨利和特里・奥布莱恩回顾了 30 多年的市场数据,发现有力证据表明,美国 IPO 的定价过低程度 —— 可能比普遍认为的低多达 40%。
东北大学达默 - 麦金商学院的助理教学教授亨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有点像如果一个超级粉丝为一张演唱会门票支付了高价,你就用这个高价来论证所有门票都能以这个价格卖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想去看这场演唱会。”
上月末,Figma 公司 IPO 首日暴涨 250%,创下美国规模 10 亿美元以上 IPO 的最大首日涨幅;6 月,稳定币发行商 互联网集团和无人机制造商 Airo 集团控股等公司在上市首日也均暴涨逾 100%。这些案例再次引发争论:华尔街银行和发行方为新上市公司设定的股价是否相对于市场需求过低?
马里兰大学罗伯特・H・史密斯商学院的奥布莱恩与亨利还认为,许多 IPO 的开盘交易夸大了实际的定价过低程度,并提出了一种综合股价和成交量的新衡量标准。
他们在研究中写道:“通过供需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认为这一谜题的严重程度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大。”
亨利表示,公司在 IPO 中发行的股票中,约有 10% 在开盘交易时成交。如果根据初期的成交量进行调整,IPO 的首日暴涨幅度就远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么显著。
“我们并不是说不存在定价过低的情况。问题在于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他说,“如果我们仔细思考这些价格变化的含义以及伴随这些价格变化的股票数量,我不确定整个 IPO 生态系统已经崩坏。”
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IPO 专家杰伊・里特此前的研究估计,由于 IPO 定价过低,发行方每年损失的收益(即 “留在桌上的钱”)超过 50 亿美元,这一数字基于约 19% 的平均 IPO 首日涨幅。
亨利则认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较小,而且公司有充分理由故意压低 IPO 定价。原因包括:初期的大幅上涨具有宣传价值;以及如果因发行价过高导致股票交易表现不佳,会影响员工士气,公司对此较为敏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