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新型案件比重上升。7月21日,北京朝阳法院发布《涉外、涉港澳台审判白皮书(2022年度-2024年度)》,通报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朝阳法院共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4235件,其中2020年354件、2021年780件、2022年712件、2023年1308件、2024年1061件,共涉及70余种案由、6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朝阳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纠纷总体数量稳中有升,同时调解撤诉案件数量逐年增加,调解结案的占12%,撤诉及其他方式结案的占33%。”白皮书披露,从案由来看,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纠纷中,离婚纠纷等家事案件和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合同纠纷所占比重较高。涉外、涉港澳台刑事案件中,涉及危险驾驶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毒品犯罪等20余种罪名。
其中,新型案件比重上升。比如,在民商事案件中,涉及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涉外新业态劳动争议、元宇宙与虚拟现实等创新产业案件53件;涉及国际借贷、新增资本认购、涉外商股东资格确认与股权回购、信用证议付等新型涉外商事案件9件;涉及比特币、以太币、数字证券等跨境虚拟货币财产案件7件。在刑事案件中,出现电信网络诈骗、侵犯数据与网络安全等具有跨国、跨境性质的新型犯罪。
朝阳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庭长白星晖介绍,该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呈现出涉外要素复合叠加的特点,涉案主体多元,包含国际知名人士、大型跨国企业、外资中小企业、国际组织等;案件类型新颖复杂,涉及数字版权、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等知产纠纷和跨境电商、金融投资、新业态用工等新兴领域民商事纠纷;涉案标的种类多、价值高,既有境内资产又有域外资产,既有房屋车辆等又有股权期权、虚拟货币等,大标的案件屡见不鲜,部分案件标的额高达数亿元。
“妥善审理此类案件的难度较大,对审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朝阳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国才表示,该院先后妥善审结了一系列重大有影响力的案件,这类案件易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其审理过程和结果对维护公平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意义重大,个别案件甚至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为此,朝阳法院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涉外审判“朝阳经验”: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育精品案例和统一裁判标准的机制,持续提升涉外审判质效;推进侨益保护,挂牌北京市首家“法侨工作站”;深化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及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共建,加强与北京仲裁委员会等单位的诉仲调对接,多元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推动“北京法院涉外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建设,构建梯次化涉外审判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能力互促共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