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 梁昌霖不想“卷”了,叮咚买菜能破局“小而美”吗?

adminddos 2025-07-23 09:02:35 5 抢沙发
“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 梁昌霖不想“卷”了,叮咚买菜能破局“小而美”吗?摘要: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梁昌霖不想跟着“卷”。

  7月21日,叮咚买菜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供应链生态峰会。会上,鲜少公开露面的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梁昌霖正式对外发布了“4G”战略,提出将“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作为公司当下发展的核心战略。

  这一最新战略背后,或是梁昌霖做出的一次关键抉择。

  在演讲中,他表示,叮咚买菜把“好用户、好商品”总结成两句话,即“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他公开表态称:“我们放弃了今天大家竞争的低价策略、低价商品,(放弃)去抢最大的用户,我们只做少数人的120分。”

  梁昌霖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初,叮咚买菜内部便开始执行“4G”战略,并在公司内部推动一系列调整,重点开发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商品。

  与此同时,梁昌霖还表示,叮咚买菜会用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台思维,专注于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

  当前阶段,无论是在生鲜电商还是即时零售赛道,叮咚买菜都面对着不少竞争对手。在巨头都得拼尽全力厮杀的竞争环境下,叮咚买菜已经拿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通过深耕供应链,叮咚买菜能建立起更深的护城河吗?

  “全公司都要为商品服务”

  从梁昌霖的表态可以看出,在发展路径上,叮咚买菜想要区别于市场上以价格和补贴来吸引消费者的打法,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在演讲中,梁昌霖还分享了关于“一寸窄,一公里深”策略的思考。

  他提及,一般的零售或电商公司可能投几百亿元去抢用户群体,供应链做得很浅。而“一寸窄,一公里深”的公司则深耕供应链,建立生态。他认为,奉行这一策略的公司,是商品思维、生态思维。

  “我们从商品出发,全公司都要为商品服务,要建立好的生态,开发好的商品。”梁昌霖说。

  在具体行动上,记者了解到,叮咚买菜内部已经自上而下地解构了原有的商品开发中心,改为10个独立的事业部,将商品开发、运营、品控等核心部门组织在一起,由公司10位核心高管分别牵头带队,为事业部负责。

  此外,叮咚买菜对App也进行了调整,首页新增“品质之爱”专区,并上线“AI饮食管家”、AI大模型搜索等新功能。据了解,“品质之爱”专区设置了7大板块:寻味中国、有机汇、低GI(血糖生成指数)、宝妈严选、配料干净、减脂、澳洲直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婷 摄

  值得一提的是,梁昌霖还提及,今年叮咚买菜招聘了500个咚力生(管培生),“我们希望可以多一些新鲜血液,带动更多变化”。

  就“好商品”建设的具体进展,叮咚买菜方面表示,在过去半年内,叮咚买菜内部已经汰换掉超4000支平庸的商品,目前好商品的SKU(最小存货单位)占比已经达到40%。当前,叮咚买菜正计划开发全品类、全场景的低GI商品。

  就叮咚买菜当下的战略重心,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崔丽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履约能力相近的情况下,考验的便是供应链的差异化和独特性。“叮咚买菜的前置仓要求比即时零售高,覆盖面没有即时零售广,若想要具备优势,就要在商品上做出特色。”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叮咚买菜面临着来自本地生活品牌的激烈竞争,当前生鲜行业也在“多、快、好、省”的补贴战之中,与具备流量和资金优势的大平台抗争并不具备优势。他认为,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叮咚买菜聚焦自身优势,能找到一定机会。

  “随着消费者对食材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健康安全属性尤为关注,叮咚买菜以商品为核心,我认为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作。”张毅说。

  能破局“小而美”吗?

  从业绩表现来看,叮咚买菜已经走出了“生存焦虑”。

  叮咚买菜5月16日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商品交易总额)59.6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9.1%,且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截至这一季度,叮咚买菜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标准下的盈利,并且连续5个季度实现GAAP(公认会计准则)标准下的盈利。

  在江浙沪这一业务核心区域,一季度,叮咚买菜上海区域GMV同比增长5.0%,浙江区域和江苏区域GMV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3.9%,其中所有城市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广深区域的惠州和佛山也实现了同比40%以上的增长。

  此外,截至一季度末,叮咚买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的余额为42.9亿元。

  在此背景下,叮咚买菜或许需要考虑“规模如何做大”这一问题。

  从梁昌霖的表态可以发现,“一寸窄,一公里深”就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相较于重投入争地盘争用户,叮咚买菜选择专注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不过,当前,阿里、美团以及京东等企业都在对即时零售进行加码,这场市场争夺战还将持续下去。长期来看,选择深耕供应链的叮咚买菜能抵挡住巨头企业的进攻吗?

  对此,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可以对标叮咚买菜外,淘宝闪购、美团闪购和京东秒送都是平台模式。因此,庄帅认为,市场足够大,足以容纳更多的玩家,即时零售平台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尚不会对叮咚买菜造成显著冲击。

  张毅则认为,即时零售的普及对叮咚买菜会形成冲击,“叮咚买菜本身的盘子相对较小,风险在变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叮咚买菜CFO(首席财务官)兼叮咚谷雨董事长王松表示,叮咚买菜身处的只是即时零售里看起来比较高频的一个细分领域。

  “今天靠‘烧钱’模式快速带来所谓单量这件事是否可以留下用户、留下规模?建议再看看。”王松表示,过去8年来,在零售市场上有林林总总的商业模式,“叮咚买菜在前置仓一直蹲着没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定力,沉下心好好做商品,才能有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叮咚买菜正在布局“全球化”发展。梁昌霖透露,在全球化过程中,叮咚买菜没有完全复制国内的模式,而是将中国的供应链能力往全球输送。

  “今天,我们在东南亚、中东、中亚都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和当地的零售、食品相关企业合作比较深入,业绩慢慢做了起来。”梁昌霖说。

  据悉,叮咚买菜已经通过李锦记、香港DFI(旗下有惠康超市)等合作伙伴,将供应链商品销售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分别与李锦记、香港DFI达成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规划将更多内地特色生鲜与加工食品上架到更多海内外商超。

  “从中国走出去,这个市场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梁昌霖表示,全球生鲜、食品(包括包装食品在内)“从种子到筷子”过程中的损耗为30%到50%,“如果中间可以解决掉10%,全世界都没有饥饿问题了”。

  创业至今,叮咚买菜从生鲜零售激烈的竞争中厮杀而出,以坚守的前置仓模式在江浙沪零售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时至今日,新一轮“补贴战”此起彼伏,面对依然激烈的市场竞争,叮咚买菜已经做出了它的抉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