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风险代理”岂能成为“打劫”维权者的工具

adminddos 2025-07-19 08:09:31 2 抢沙发
“风险代理”岂能成为“打劫”维权者的工具摘要: ...

近日," 男婴医院离世家长获赔 88 万,律师拿走 55 万 " 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更令人心寒的是,2024 年 8 月 27 日,家属向广州律协申诉后,广州律协对此事立案处理,此后一直没有具体结果。

7 月 17 日晚,广州市律师协会发布情况通报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涉事律师还存在其他涉嫌违法违规执业行为需一并调查处理,目前该案处于听证阶段,案件的处理结果将及时公布。

风险代理机制诞生的初心,是为维权者架起通往正义的桥梁。那些无力预付律师费的人们,能借此获得专业法律帮助,让维权不再因经济窘迫而止步。可在这起事件中,桥梁变成了收费站,而且是远超合理标准的天价收费。2006 年的相关办法明确风险代理上限 30%,2021 年的意见更是将最高比例降至 18% 的分段累进上限,而 62.5% 的占比,早已挣脱规则的约束,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善意。

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律师则是这条防线的守护者。人们信赖律师,是相信他们能用专业知识捍卫弱者权益,让公道得以彰显。但当法律服务异化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份信赖便会崩塌。对于痛失孩子的家庭而言,赔偿金承载着慰藉与未来生活的希望,律师如此 " 狮子大开口 ",与趁火打劫何异?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更玷污了法律职业的神圣性。

监管的及时响应,是遏制行业乱象的关键。广州律协立案近一年却无结果,这样的拖延传递出的信号令人不安。它可能让违规者心存侥幸,让受害者求助无门,更会削弱公众对行业监管的信心。我们期待相关部门以雷霆之势介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让违规者付出代价,给家属一个公道,给社会一个交代。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平,行业的公信力在于坚守底线。风险代理机制不能成为少数人钻空子的漏洞,而应是守护维权者的盾牌。要堵住这样的漏洞,既需要细化收费标准,用明确的制度红线防范 " 漫天要价 ";更需要强化监管效能,完善监管流程,让申诉处理有期限、有结果,避免久拖不决。

让风险代理回归初心,让每个维权者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力量,而不是在寻求正义的路上再遭 " 盘剥 "。

(银霞)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