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
7月18日,广西招生考试院通过官网公布了2025年本科普通批院校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数线(首选物理科目组)。其中,备受关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616分,比同在福建办学的厦门大学最低投档线两个专业组分别高出4分和7分,也超过多所国内“双一流”名校在广西的最低投档线。

教育自媒体给出的评价包括:“王树国放心了”、“一举超越多所985名校”等。
客观来讲,这样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一所大学在某个省份的最低投档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招生人数、学费、招生专业是否热门、培养计划是否更具吸引力等。
相比传统名校,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福耀科技大学都占有优势:招生人数少、学费和公办大学差不多、招生专业精干且都属于考生乐意报读的热门专业。福耀科技大学此前也给出了足够吸引考生的培养计划:学校提出“8年制大学”的构想,通过打通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力争让学生在26岁时获得博士学位。
传统名校“负担”就略显沉重了:招生人数多、考生不愿意就读的冷门专业多、培养计划特色少、难以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所以,仅仅用今年的本科招生分数线就论断福耀科技大学已“全面超越”国内部分名校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名校的“招生危机”并不存在。相反,伴随着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先后正式获批,传统名校的办学压力会越来越大,倒逼其改革的态势已经成形。
等在家里就能等来优秀考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说服优秀考生报读本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要讲故事,也要讲数据,还要讲感情,缺一不可。传统名校显然还不适应这一历史变化。
第一,传统名校推进学科改革力度还不够快。
今年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内集中爆发,倒逼国内高等教育回应这一趋势。
国内大学尤其是此前以文理综合性见长的传统名校改革压力与日俱增。
在这一波面向AI的改革中,实际上压力并非最大的复旦大学改革力度和声浪最大。
复旦今年的本科招生方式有了新变化,不再以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招生模式,而全部以项目制招生,一共新设120余个培养新项目。
复旦近年着力发展新文、工、医科,以交叉为创新引擎。新工科是爆发点,2025年加快建设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突破传统学科目录,直连基础研究与产业场景,通过大平台、大团队贯通创新全链条,培养学生“0到10”系统创新能力,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布局。
今年的招生结果显示,不光在广西,在各省份,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如“国防七子”等最低投档线显著提高,文理综合性大学未来的招生压力会更大。
历史包袱很重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准备好了吗?
第二,传统名校不够重视个人IP的传播价值。
相比于新型研究型大学,传统名校在招生宣传上的方法还比较“传统”,更不够重视校长等个人IP的传播价值。
传统名校的通行做法是校长正襟危坐录制一则“欢迎同学们报考我校”的短视频,然后由学校官方视频号发布。校长直接与考生及家长直接面对面对话的情况极少。
相反,不少新型研究型大学把校长的个人IP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人与人面对面对话的正向效果正在被验证。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是该校最大IP,在招生宣传季打满全场,有的时候上午在一个城市高中宣讲,下午又出现在另一个城市高中的宣讲会上。
在河南的招生宣传推介会上,河南籍的施一公现场直接用河南话与家长对话,传播效果爆棚。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也是跑遍今年的招生省份,以极大的真诚赢得考生及其家长的信任。
河南媒体这样形容招生季的王树国:“招生季连轴转,喝口水也是见缝插针,但一说起学生、谈起教育,这位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校长,神采奕奕。”
传统名校校长未来如何与考生及其家长有效对话,显然是一个考验。
第三,传统名校也不够重视和主流媒体沟通。
媒体只是一个中介。不是和主流媒体沟通重要,而是考生和家长会通过主流媒体了解各个学校的信息。在报考这种重大事项上,考生和家长还会更看重主流媒体,对自媒体的信息会有更多疑虑。
今年3月起,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推出“大学2025”专题,其目的就是让国内考生和家长从这一专题了解国内各大学尤其是名校。
这其实是学校宣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从约访情况来看,国内名校约访普遍困难较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等如约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系统介绍了学校直面AI挑战的改革举措,传播效果非常好。
相比于传统名校,本组专题对新型研究型大学校领导的专访几乎做到了全覆盖。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校领导都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副校长邓力更是双双受访,言无不尽。从传播数据来看,这些专访内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力地对外推广了该校。
可以预见的是,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大概率都会收获一个比较好的招生结果。传统名校只有持续、快速推进改革,才可以有效应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
传统名校要加油了。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