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未来鲍威尔辞职的概率有多高?

  • 2025-07-25 08:43:24
  • 2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究

  |明明  周成华  王楠茜

  我们认为若鲍威尔对于超支项目澄清属实、后续翻新项目最终通过了监管机构进一步审查,则鲍威尔被迫辞职的概率较低,特朗普也无法在相关审查机构正式裁定鲍威尔有过失前罢免鲍威尔,但预计未来鲍威尔面临的施压或会只增不减。若鲍威尔对于超支项目澄清属实,我们认为短期鲍威尔仍会维持中性偏鹰的表态,对于降息会继续采取观望措施。

  在2025年6月25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上,鲍威尔曾就美联储总部大楼的翻修工程受到质询。

  鲍威尔表示称相关报道在细节上“具有误导性和不准确性”,并明确否认项目包含一系列引起争议的奢华设施,他表示这些煽动性元素要么从未在计划中,要么报道不实。但同时,鲍威尔也承认“成本超支是事实”,并强调翻修有近90年历史、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存在其必要性。

  近期鲍威尔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2025年7月10日,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罗素·沃特通过社交媒体“X”公开发表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信函,指责其对美联储管理严重失当,矛头再次指向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的巨额超支与设计违规。7月22日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正式致函司法部长,要求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启动刑事调查,其援引两条法律,指控鲍威尔在两项关键事务中涉嫌伪证及虚假陈述。并且,美国政府官员近期在持续通过“放风”对鲍威尔施压并推升市场对于鲍威尔辞职的预期。

  7月中旬特朗普再次提及解雇鲍威尔这一事项。

  7月15日特朗普在被问及美联储大楼翻修工程是否可能成为解雇鲍威尔的理由时表达了肯定。次日,特朗普向记者证实他已就解雇鲍威尔的“想法”向议员们进行了询问,但表示他“极不可能”解雇鲍威尔,除非他“因欺诈而必须离开”。针对指控,鲍威尔随后于7月17日以书面方式做出详细回应。他逐项澄清了外界误解,详细阐述了翻修的必要性(如清除石棉铅污染、彻底更换老化核心系统),并强调项目自2017年获批起便受到理事会严格监督和独立监察长的审计。同时,7月15日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重申了特朗普的公开表态,即目前“没有解雇鲍威尔主席的计划”;7月22日贝森特再次重申了鲍威尔无需辞职的立场。

  历史上是否出现过美联储主席因为政治压力辞职或被解雇的情形?

  在法律框架下,美国总统不具备无故罢免或因政见分歧罢免美联储主席的权力。美国总统可通过舆论施压影响美联储主席,但切实导致美联储主席辞职的例子历史上仅有几例。例如1951年,美联储主席托马斯·麦凯布因与美国政府在货币政策方向上的冲突,而受白宫施压而辞职。另一例子为1978年至1979年威廉·米勒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期,米勒与当时美国政府政见不同,被卡特总统转任为财政部长,因而米勒辞去了美联储主席职务。美国历史上也存在总统为了影响货币政策而向美联储主席施压,最终迫使美联储主席妥协的情况,例如,伯恩斯担任美联储主席时迫于尼克松政府压力,货币政策在滞胀时期转向宽松。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若鲍威尔对于超支项目澄清属实,鲍威尔因政治压力被迫辞职的概率较低,但预计后续美国政府对于鲍威尔的施压会持续。

  我们认为若鲍威尔对于超支项目澄清属实、后续翻新项目最终通过了监管进一步审查,则鲍威尔被迫辞职的概率较低,特朗普也无法在相关审查机构正式裁定鲍威尔有过失前罢免鲍威尔,但预计未来鲍威尔面临的施压或会只增不减。若鲍威尔对于超支项目澄清属实,我们认短期为鲍威尔仍会维持中性偏鹰的表态,对于降息会继续采取观望措施。

  风险因素:

  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施压、干预程度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美国经济变动超预期;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50724—未来鲍威尔辞职的概率有多高?》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