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健身产业总是绕不开卷款跑路、职业闭店人、退卡难、转卡难……这一系列有些刺眼的标签。不过,在健身行业整体环境有些挣扎的情况下,依旧有一些品牌正在试图破局。
近日,健身品牌乐刻运动对外公布数据,其最新门店总数目前已经超过2000家,覆盖全国超40个城市。这一数字,不仅使其成为国内首个规模迈过2000店的健身房品牌,同时也拉近了与Anytime Fitness(门店总数超过5000家)、Plant Fitness(门店总数超过2700家)这些国际头部品牌相比的规模差距。
中国也能拥有线下门店超过2000家的健身品牌,其实对于整个健身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单个品牌的突破背后,数字化运营的创新商业模式所创造的潜力,其实也值得更多试图改变中国健身产业的业内人士参考。

根据乐刻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线下门店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00家;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城市,单城门店数量均已突破200家;南京、武汉、广州、成都、长沙、西安、苏州等城市门店规模也紧随其后。此外,乐刻的业务版图也进一步拓展,进入了包括南昌、石家庄、太原、银川、南通在内的10多个新城市。
为什么乐刻运动可以成为首个突破2000家线下门店的品牌?就在今年4月的一场发布会上,乐刻运动和澎湃新闻记者提到了他们的一个运营理念,那就是多场景品牌矩阵的概念——以用户基础较广的“国民健身房”为核心,同时延伸出多个子品牌,包括高标准私教馆、新一代大型健身房、专业铁馆、专业瑜伽普拉提馆、新兴市场综合健身空间和体能训练社区等,覆盖了从基础到进阶、从大众到细分的多元运动场景。
“多场景品牌矩阵是乐刻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布局。”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夏东表示,“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细分化,单一品牌难以全面覆盖各类运动场景偏好,我们基于对趋势的判断,近年来开始系统性地孵化和布局多个子品牌。”

自2015年成立以来,乐刻运动就拥有鲜明的互联网基因,其一直将自身定位为“产业互联网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健身房连锁,其中该品牌创造的“产业中台”成为线下门店稳步扩张的根基,它主要包括其数智化系统、标准化的教练培养与发展体系,以及已验证的门店合伙人模式等。
这套所谓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数字化体系实现了供需的精准匹配和标准化服务交付,用户可通过APP完成从购卡到评价的全流程操作,所有行为数据和用户反馈都将用于持续优化服务质量。
“我们从未定义’高端’或’大众’,核心是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夏东此前就和澎湃新闻记者解释过该品牌的发展理念,“现在有很多大型健身俱乐部在优化转型甚至退出市场,这些人去哪里健身?一定程度上,我们是想承接威尔仕和一兆韦德的人群。”
那么,互联网基因带来的“产业中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健身品牌的潜力?乐刻CEO韩伟解释,这种运营方式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数字化中台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我们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ERP,而是将信息、交易、履约全部在线化,实现了业务在线化、数据透明化、管理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乐刻完成了门店数量突破的同时,包括中田健身在内的一些国内健身品牌也在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在线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也在被国内健身行业的管理者们所接受和运用。
就以上海为例,上海健身协会就在和上海体育局一起,逐步将健身品牌的经营信息数字化,以便让健身消费者能够在花钱之前就了解自己的权益。
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孙崇此前就和澎湃新闻记者谈到了,将包括经营者信息和健身教练信息在内的健身品牌信息数字化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好处,“这样的做法能够提升服务质量,重塑尊重专业、注重服务的健康良性发展之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相信行业未来的整体发展前景,一定是积极向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