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银发经济,下一个50万亿风口

adminddos 2025-07-29 19:33:42 1 抢沙发
银发经济,下一个50万亿风口摘要: ...

文 | 长青研究社

"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这句互联网时代的铁律,如今正被现实颠覆。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一个呼之欲出的银发经济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2024 年,一个标志性事件震动业界:由中老年群体撑起的微短剧市场,以 504 亿元的规模,一举超过以青年人为消费主体的 425 亿元电影票房。

当然,这也绝非偶然,据 2024 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40 岁以上用户已占中国网民的一半,其中 50 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 33.3%。他们正实实在在地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

这股 " 银发力量 " 的崛起,在银发旅游市场早有印证,《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 — 2023)》数据显示,2021 年,45 岁以上中老年游客总共出行 11.94 亿人次,拿下了国内旅游客源的 36.81%。特别是 45-64 岁人群,9.02 亿人次,占 27.80%,稳坐当年国内旅游最大客源的位置。消费版图的重心,已经在转移。

这些现象与数据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一个由老龄化推动的银发经济时代,已非预言,而是进行时。

老龄化,不可逆转的大势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 " 人口大国 ",其人口演进的轨迹正经历历史性转折。自 1950 年起,除 1962 年因自然灾害和人口迁徙所导致的数据统计偏差外,中国人口总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这一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于 2016 年起开始连年下滑,最终在 2022 年迎来了标志性拐点——人口负增长。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结构。2000 年,中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门槛。在此之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但自 2000 年起,则按下了加速键,但是总体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此阶段老年人口比例虽逐步上升,但社会整体养老负担相对较轻,社会经济结构对老龄化的适应性调整也在初期,但变化的齿轮已然开始高速转动。

中国人口数量及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亿;%) 来源:沙利文,《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少子化是老龄化深化的底层逻辑,新的出生人口越少,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提高。在 2021 年,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673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9%;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005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4.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社会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 14%~21%,就会被称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至此,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趋势仍在强化。随着生育率持续下降,死亡率降低,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共同推动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截至 2024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突破 3 亿人,达到 31031 万人,占人口的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增速也是令人瞩目,2020 — 2024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年均提升约 0.6 个百分点,显著快于 2010 — 2015 年的 0.3 个百分点和 2015 — 2019 年的 0.5 个百分点。

未来的画卷更为严峻。随着 1962 — 1975 年第二轮婴儿潮出生人口逐渐衰老并进入生命终点,未来 30 多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急剧深化。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展望 ( 2022)》预测, 2035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规模约 3.15 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 22. 5%;205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3. 95 亿人, 占比约为 30.1%。

国际对比也凸显了这场 " 银发海啸 " 的速度之快,法国从老龄化到中度老龄化用了 115 年、美国用了 73 年、德国用了 40 年,中国只用了约 21 年;从中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 28 年、德国用了 36 年、日本用了约 11 年,预计中国用 10 年左右。

全球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年) 来源:沙利文,《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老龄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显著相关,可以预见,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象征 " 人丁兴旺 " 的金字塔,正加速演变为顶部宽厚、底部收缩的 " 倒金字塔 "。" 三人行,必见长者 " 将不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近在咫尺的社会常态。

银发市场,50 万亿的 " 新蛋糕 "

以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也带来家庭结构、生活需求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衍生出了相关的银发经济发展机遇。

从家庭结构看,人口老龄化瓦解了传统的子女照料和支持老年父母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普遍发生,年轻子女离开,老年人需要更多依赖于自己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获取支持。与此同时,空巢化也无形中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和社交孤立感。因此,应对这种新型家庭结构背景下的养老服务及精神陪伴需求,就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生活需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得消费结构趋于 " 老化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攀升,社会最终消费正逐步告别过去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模式,稳步朝着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方向转型,其结果是,老年用品和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年轻群体和少儿消费占比相对下降。

不仅如此,当代老人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更在品质上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前的老年人更加关注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如食品、医疗服务和居住,而今天的银发一族,更加注重品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如康养、运动休闲、学习教育乃至创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老年消费品需求度(%) 来源:沙利文,《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也正加速成为在线消费的参与者。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甚至参与线上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一趋势不仅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便捷、多样化的消费渠道,也促进了线上银发经济的发展。

这些深刻的变化,共同构成了银发经济繁荣的 " 基本盘 ",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总结为 " 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 " 这十大领域。

具体而言,在 " 食 " 的领域,《2019-2020 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约 2 万元以上,生活类消费 1.5 万元,其中 39% 是食品相关的消费,对应万亿级市场。

再看 " 游 " 的方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截至 " 十四五 " 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 1 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 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报告,55 岁至 60 岁的 " 低龄老人 " 占据了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不仅人群数量庞大,而且消费能力强劲。

时间拉近到 2025 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服务供给看,上半年,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适老类家庭服务业、适老类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40.9%、14.1%、8.8%,较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 37.7 个、10.9 个和 5.6 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从生产制造看,上半年,全国从事银发产品生产制造主体户数同比增长 14.1%;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康复辅具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4.7%、12.1%、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 9.5 个、6.9 个和 1.7 个百分点。

审视整体规模,根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 7 万亿元左右,约占 GDP 的 6%。

展望未来,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2035 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 19.1 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 27.8%,占 GDP 的 9.6%;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 49.9 万亿元、35.1% 和 12.5%。

这个占比什么概念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中国房地产消费占 GDP 的比重在最高时达到 16% 左右,预计降到 12%。这清晰地意味着,银发经济的未来体量接近甚至远高于房地产经济曾经的巅峰水平。

政策助力,资本抢滩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我国首个以 " 银发经济 " 命名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被业内广泛称为 " 银发经济 1 号文 " 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做出了系统性部署,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大的战略引领意义。

而在此政策出台前, 地方早已闻风而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 26 个省区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牵头筹建了 60 余个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这些康养集团业务覆盖全面,基本形成了贯穿养老设施建设、老年用品制造、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养老金融等核心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

标准化建设是夯实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 各级政府已在养老服务、文化旅游、老年用品等多个关键领域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标准与质量规范文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银发经济质量标准体系。

为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各地正加速规划布局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典型案例包括:聚焦科技赋能的上海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探索智慧老龄解决方案的深圳市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着力发展银发服务集群的天津市河东区银发经济产业园,以及整合大健康资源的山东浦泽大健康产业园等。

在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 银发经济领域的市场投融资活动日趋活跃。近年来,智慧养老、养老服务运营、健康内容生态运营、文化旅游等细分赛道均有项目成功获得融资。

中国银发经济领域部分企业融资事件盘点 来源:灼炽咨询,《银发经济蓝皮书》

近日,行业再传捷报, 中老年在线社区运营商 " 共比邻 " 宣布成功完成过亿元 A 轮融资,由 MindWorks Ventures 概念资本领投。该公司于 2021 年底在上海创立,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为退休人群提供聚会、旅游和电商等服务的平台,核心业务主要有一日聚、聚会游、跟团游和邻家优选。2024 年,其业务高速增长,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超 500 万人次,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和银发经济的主力军、聚会旅游的头部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正步入政策引领、体系构建、资本助力的协同推进新阶段。

当人口结构的齿轮不可逆转地转向 " 三人行,必见长者 " 的时代,银发经济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概念——它是社会转型的压舱石,更是重构消费文明的历史性契机。

这一次,我们站在的不只是风口,更是时代的分水岭。错过互联网是遗憾,但错过银发经济,错过的将是整个未来。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4 年 11 月

2.  吴晓波频道,《50 万亿银发经济的 " 上海样本 "》,2025 年 3 月

3. 36 氪财经,《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如何破局》,2025 年 6 月

4.  上海民政,《2024 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工作综合统计信息》,2025 年 5 月

5.  沙利文,《2024 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5 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