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刘煜辉今天再发声:反内卷价格效果一定会出来,A股站上4000点也顺理成章

adminddos 2025-07-29 20:19:45 1 抢沙发
刘煜辉今天再发声:反内卷价格效果一定会出来,A股站上4000点也顺理成章摘要: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六里投资报

  729日,知名智囊学者刘煜辉在新浪一场直播中分享了他对于中国经济现阶段的一些看法,并且指出了未来明确看好的三个方向。

  刘煜辉提到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一个微妙的时间窗口,

  资本市场已经在通缩中待了3年多的时间,而现在刚好处于美林时钟转动比较敏感的时间窗口。

  他判断通货紧缩的窗口有可能在下半年关闭,而反内卷的一揽子政策也将很快揭晓。

  届时,代表通缩的资产头寸,下行的价格压力会很大。

  比如债券、权益资产中股息性的银行股,或者过去三年都表现得相对比较好的口红资产,股价都会有很明显的调整压力。

  但刘煜辉坚信这一次反内卷的价格效果一定会出来,

  一旦效果真正出来,直接受益的一定是股票市场顺周期的资产,中国的指数过4000点也是顺理成章。

  另外,他慷慨分享了三个他认为现阶段A股值得布局的产业方向,分别是RDA(真实数据资产)、循环经济和固态电池。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刘煜辉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时钟处在转动敏感时刻

  通缩资产面临下行压力

  主持人:您预判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周期?哪些资产配置的逻辑将会被重估?

  刘煜辉:现在这个时间窗口比较微妙,

  美林投资时钟这个角度去看,中国刚好处在时钟转动比较敏感的时间窗口,

  在投资时钟的通缩象限中,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待了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我们看到,中国的工业通缩在过去3年实际上是蛮严重的,

  因为我们的PPI在水下已经待了很长的时间,现在最新一期的PPI-3.7,这个裂口还是很大的。

  但是,股票市场是预期的风向标,

  所以从股票市场最近预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很明显,是感知到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下半年很有可能跨过通货紧缩的象限,

  整个投资时钟会发生转动,通货紧缩的窗口有可能在下半年关闭。

  它的背景是什么呢?

  从国内来看,肯定是来自于最高决策层为下半年所制定的目标——“反内卷,具体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部署也很快就要揭晓。

  第二个,从时代的背景来看,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也就是说G2激烈的战略竞争,是今天时代的主题。

  所以,从目前的状态来讲,G2的关系很明显进入了一个利益的交换期,

  或者说G2从一个decoupling(脱钩)的状态转换到一个deal(利益交换)的状态。

  当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在进行第三次的磋商,从动向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到G2的关系很明显是在进行勾兑的,

  领导人甚至有可能9月份来到北京,甚至有可能参加我们九三阅兵的观礼,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G2之间动态博弈的状态,在发生明显的改变。

  这种明显的改变,会导致整个经济的基本条件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动。

  如果G2之间的关系,从decoupling逐渐走向deal,至少阶段性的一个deal的话,那意味着这种平行的状态就会出现收敛。

  具体来讲,就是对面通货膨胀的压力会缓释。

  那与此对应的,我们这边通缩的压力也会得到相应的缓释,这是个大背景。

  随着这种状态的缓释,走向deal,那意味着安全发展这两者之间的权重就会再平衡,

  我们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去处理发展空间存在的挑战。

  因为当下发展空间存在的挑战就是通货紧缩,

  也就是我们能够拿出更多的政策资源,来反击一下通缩,来缓释一下通缩,这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这两方面都会导致整个资本市场的预期发生明显的改变,

  所以,最近代表通缩的资产头寸,下行的价格压力都会很大。

  比方说债券,比方说从权益的结构性来看,股息性的银行股,或者过去三年都表现得相对比较好的口红资产

  最近股价都有很明显的调整压力,这个就是变动。

  反内卷价格效果出来

  A股过4000点也是顺理成章

  主持人:反内卷,现在已经是高频热词了。您怎么看待这个政策背后导向的信号?

  刘煜辉:所谓反内卷,就是我们要终结长时间的价格螺旋下跌的趋势,我们要结束这个状态。

  价格效果要出来的话,一定是供给端和需求端一起发力,

  是配套的系统性的一系列政策方案,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有效的价格效果。

  从供给端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会直接作用于内卷的价格端。比方说通过限产限价,清理过剩的产能。

  从需求端的角度来讲,无非就是要提振内需。

  而内需,从当下的载体来讲,弹性最大的人群就是年轻人,肯定是我们着力的一个重点。

  还有一部分从地域结构来讲,肯定是城市的中产阶级。

  所以,这两方面的着力点,就是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些配套措施,去刺激这两部分人群,

  把这两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消费弹性给刺激起来。

  我觉得会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方案出来。

  包括我们昨天的生育补贴,你看很快就下来了。

  这个量,在我看来是不小的。因为三年、3300多万三岁以下的小朋友,每个人3600块的补贴,

  这个量其实一次性下去是蛮大的,已经超过1000亿了。

  我们一个墨脱水电站的项目1.2万亿,但是分十年,每年的投入量也就是1200亿。

  另外,三岁到六岁上学这一段时间,前面已经出了一个政策,学前教育是免费的。

  所以这一次性释放出来,其实针对性很强。

  像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我想恐怕是一揽子都在储备箱里面。

  也许马上这个盲盒就要揭开了,接下来的高层会议就工作的部署,我们都能看到。

  我个人是坚信,这一次反内卷的价格效果一定会出来,坚定地相信。

  所以,我为什么对股票市场,对A股市场很乐观。

  一旦这个价格效果真正出来,那直接受益的,也就是说获得动量最强的部分,一定是股票市场顺周期的这块资产。

  因为顺周期在A股的权重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所以这一部分的价格弹性一旦起来的话,整个A股股票的指数会非常明显地上一个台阶。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会超过去年的高点,基本上是确定性的事情,甚至上得更高,可能要不了多久,

  如果这个价格效果真出来的话,中国的指数过4000点也是顺理成章的

  看好RDA

  循环经济和固态电池

  主持人:您觉得现阶段A股的哪些细分行业值得布局?

  刘煜辉:过去的一两周,顺周期这一块刚刚开始,

  随着价格信号进一步显现,这一块的超额可能会很明显地释放出来,

  这是从短期的价格动量的变化去判断,

  要从产业趋势,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讲的话,肯定是看这个产业趋势和技术进步了。

  从这个逻辑来看,其实我认为未来能够出现大牛股,我个人比较看好的主要是三个产业的方向。

  第一个产业趋势的方向,就是RDA(真实数据资产)的逻辑

  RDA就是所谓的数据资产的上链,这个链是区块链,RDA这个逻辑就是数据要素的资产化,数据要素的变现。

  这个方向我是很看好的,因为当下中国有现实的、很强的利益的诉求。

  中国过去形成的以土地溢价为基础的财政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

  所以,从中国角度来讲,急于找到一个新型的生产要素,能够把它转化为有效的收入,

  重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基础,重构中国各个主体的资产负债表。

  这个替代从目前来看,唯一的选择就是数据。

  数据资产一定是AI经济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了,

  这个要素怎么样资产化,怎么样变现,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它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区块链化,加密化,就是我们讲的RDA

  所以,这个过程中国一定会上上下下加力地推。

  从应用场景的角度来讲,RDA这个方向可能会出非常牛的公司和商业模式,这是我非常看好的第一个方向。

  第二方向,就是我们常讲的循环经济

  中国怎么通过循环经济来突破能源的瓶颈。

  然而在我看来,中国面临的能源的瓶颈比芯片的瓶颈威胁远远要大得多。

  这个没办法,我们就是资源短缺型的经济体,所以这个方向一定要突破,

  突破靠什么?一定是靠科技创新。

  因为我们中国的原油来讲,现在70%甚至更多的原油需求都要依赖于海外。

  所以,我们在这个方向一定会花大力气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比方说把废塑料转化为一系列替代原油、能化的产品。

  只有这个方向突破,摆脱这么高的能源依赖,中国地缘政治的战略空间才能真正有效地释放出来。

  所以,循环经济这一块也会出非常牛的公司。

  马上中国要制定十五五规划,循环经济一定是从国家战略层面顶格重视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其实我看好的是固态电池的整个产业化方向。

  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国的新能源异军突起。

  所以从这个方向来讲,接下来中国如果要在低空经济,在领域,要占据世界的潮头,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在固态电池这个方向要占据世界的领先地位,要取得优势。

  再加上中国机电的全球统治力,这合在一起就是低空、就是机器人产业。

  我们可能在未来两年就能看到落地。就是整个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用化和产业化的铺开。

  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

  如果中国固态电池这一块起来的话,低空、机器人这一块就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因为它们最终都依赖于固态电池作为支撑,

  固态电池这一块的产业化,中国现在绝对是跑在全球的最前列。

  这一块很有可能又出一批非常牛的公司。

  所以。从产业趋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我个人对于这三块是非常看好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