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24%利率,是互联网助贷跨越不了的“藩篱”?

adminddos 2025-07-31 14:18:37 2 抢沙发
24%利率,是互联网助贷跨越不了的“藩篱”?摘要: ...

  来源:柒财经

  当今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浪潮中,互联网助贷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成为众多个人解决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如今,在这一领域,24%这个数字备受关注,有业内观点认为,它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利率“红线”,横亘于市场参与者面前。

  那么,24%对于助贷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业务发展的约束与挑战,还是规范经营下的新机遇与转型动力?

  无论如何,消费金融服务在近年来对提振消费意愿、扩大消费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助贷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深度对接金融机构与消费场景,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借贷服务网络,有效释放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为推动消费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01

  年化利率上限24%?行业边界尚待明晰

  10月1日起,《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施行,如今距离生效还有逾2个月。《助贷新规》对于行业来说,是监管部门基于当前业务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经过审慎研究而推出的举措。

  《助贷新规》指出,商业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等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借款人合法权益。

  追溯到《意见》,其中提到“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从业内解读来看,《助贷新规》施行后,借款人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上限不得超过年化24%,互联网助贷业务不得涉足年化超24%个人消费金融贷款业务。若更为宽松来看,24%-36%业务仍可以继续做,但超过年化利率24%的部分将不受法院支持。

  而在近期,监管方面传来重要信号。据多家媒体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向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下发专项调研问卷,重点核查会员权益费用对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的实际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变相突破24%利率上限的情形。

  前述种种迹象表明,24%成为互联网助贷业务利率上限。但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方面并未明确写明“禁止超过24%”的字样。只不过,《助贷新规》引用了“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意见》等有关规定”。这种“留有余地”的表述,意味着助贷业务利率的边界仍需监管方面进一步给出清晰指引。

  02

  权益服务的“障眼法”:变相提高借款成本

  暂且不论利率上限问题,谈及“24%+权益”模式,实际上在互联网助贷领域已成为“公开秘密”。投诉平台 上,消费者对此投诉屡见不鲜。以某助贷平台为例,VIP月卡或季卡可获得提额通道、优先审批、快速放款三项权益,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优化,例如影视会员等。有的产品还与借款额度挂钩,用户借款额度越高,权益费用越高,业内被称为“增值权益包”。

  从本质上看,此类操作是利用会员权益作为掩护,变相突破了24%的利率上限规定,导致借款人的借款成本被显著抬高。而从风险定价视角出发,信用资质相对薄弱的客群,其资金成本、潜在风险损失以及运营成本本就处于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若仅依赖24%的利率水平上限,相关贷款业务恐怕难以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运营。

  天眼查显示,也有媒体指出,目前仅有头部的流量巨头能够靠规模效应维持24%以下利率的产品线,多数中小平台需要依赖24%-36%利率区间的贷款产品。这一现状,恰好为“24% +权益”模式的出现提供了解释。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24% +权益”模式会广泛地流行开来。不仅如此,从平台的角度看,若仅寄望于用户完全自愿开通相关权益,意愿极为薄弱。基于此,默认勾选、强制捆绑、退费难与自动续费等成为用户投诉的核心焦点。

  03

  规则织就“罗网”,边界之下该如何生存?

  从监管部门对“24%+权益”展开调研来看,该模式所引发的变相突破法定利率上限的情形,已然进入了监管视野并受到高度关注。诚然,为保障互联网助贷行业有序运行,需要行业参与者遵循“有边界、有规则、有底线”发展原则。

  而不可否认的是,助贷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服务长尾客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助贷新规》的发布意义重大,是金融监管体系首次将助贷业务明确纳入到监管框架之中。由此足以表明,互联网助贷业务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高悬,将于十月正式落下。近期,各项监管规定在行业内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这些规定的逐步落地,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至于利率处在24%-36%区间的客群而言,相较于任由高风险资产在灰色地带隐秘流转、潜藏诸多未知风险,更应深入思考并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助贷,为其提供高效、合规且优质的服务。

  未来,行业稳健发展需坚守透明合规的底线原则。在此前提下,或可允许助贷机构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制定阶梯式利率,而非“一刀切”限制。同时,机构要积极担当起技术赋能的关键角色,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AI信用评估等前沿先进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降低坏账率,逐步摆脱对高利率的过度依赖,最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0月1日,对于互联网助贷行业而言,绝非意味着发展进程的终结,更不是行业走向衰落的信号,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是行业重塑价值逻辑、开启全新发展篇章的关键契机。行业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审视自身,以科技为翼,以合规为基,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众多元金融需求等方面,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辉煌。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