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

adminddos 2025-07-31 14:32:44 1 抢沙发
苏州少儿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摘要: ...

最近有一个新闻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位女士,连续十年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但突然被查出了癌症,还据说已经转移,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到这个新闻,我一点儿都不意外,因为癌症筛查这件事,没这么简单,并不是随便去买个体检套餐就可以了。

为啥呢?

因为科学技术还不够强。一个有效的癌症筛查方式,黄金标准是能提高人群的生存率!面对多数癌症,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

即使某种方法确实查出了肿瘤,也并不代表就是一个有效的筛查方式。为什么?

因为如果筛查出来肿瘤已经晚期,显然没有什么用了;如果筛查出来是早期,但肿瘤本身就是惰性的,一辈子也不会致命,那这种筛查也是无效的,因为发现与否都没有区别。不少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就是这种情况。

想证明一个筛查真有用,必须得拉两群人做实验:一群筛,一群不筛。最后发现筛的那拨人确实活得更久了,才算数!

但人类探索了几十年,能达到这个标准的筛查方法真的是凤毛麟角。

并不是没人试,而是绝大多数试验都失败了。最近就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很多年的卵巢癌筛查研究,确实发现了更多的早期卵巢癌,但意外的是,患者的生存率却没有变化,这说明找出来的更多早期卵巢癌并不是致命的关键原因,于是试验也失败了。

做癌症筛查最怕的就是两个词儿: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你身体里有肿瘤,但是没有直接查出来。

假阳性:你本来没有肿瘤,但查出来说可能有,被吓个半死。

最近新闻里那位女士遇到的是假阴性,但假阳性也同样糟糕。报告上某个指标超标了,你吓得不轻,又去做了很多很多的检查,结果也查不出来,白白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广泛存在,让很多的筛查方式都不被推荐。比如肿瘤标记物,它主要是用于已经生病的患者,可以辅助确诊或者疗效监控。但对于健康人群的肿瘤筛查,它假阴性和假阳性比例都太高,所以没有什么用。全世界主要指南里都不推荐单独用肿瘤标志物来做筛查。

如果体检的时候,肿瘤标志物筛查出来是阳性,大家不要恐慌,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假阳性,你并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需要做的,是过一段时间再去同一家机构查一次,只要没有持续大幅度的暴增,就不用过于担心。

前两年,我有个好朋友去体检发现胃癌的某个肿瘤标志物超标了一点,被吓惨了,又到医院做了好多检查,啥也没查出来。过了几个月再测,发现还是超标,非常疑惑。最后我们一起讨论了才发现,他常年在吃一种补品,而这个补品有可能带来肿瘤标记物上升。后来我让他停掉补品几个月再查,果然就正常了。

目前真正被证明有效的筛查方式其实不多,昂贵的 PET-CT、全基因组检测,全身磁共振,都是没有证明有效的,不推荐大家去做。以下几种是我比较推荐大家到一定年龄考虑做的:

其它很多癌症,比如脑瘤、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筛查方式。大家如果听到别人给你推荐号称能筛查各种各样癌症的筛查,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花钱。

大家可能会疑惑:多数体检套餐都包含了不靠谱的肿瘤标记物,却并不包含一些靠谱的癌症筛查,为什么呢?

因为作为商业机构,最喜欢的是速度快、利润高,而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项目。

肿瘤标志物抽点血,分分钟就查了,所以他们特别爱做,而肠镜、胃镜很费时间,对团队要求也高,很少出现在标准体检套餐里。

即使是有效的筛查方式,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肠镜用于肠癌的筛查,现在指南推荐 45 岁开始做,比旧版的指南提前了 5 年,因为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但也不是说越早去筛查越好。如果你才 20 来岁,就不用考虑了,除非你有肠癌的家族史。因为年轻人发病率低,太早筛查会有严重的假阳性问题;

女性的癌症筛查,乳腺癌推荐 40 岁的普通人群去做;宫颈癌的筛查启动比较早,二十多岁就可以开始了;

对于抽烟的人群,推荐 40 岁开始做低剂量螺旋 CT。如果你平时生活在一个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二手烟暴露比较多的地方,或者经常炒菜且厨房油烟重的话,也可以 40 岁时考虑去做筛查。

总而言之,风险越高的人去做筛查,性价比越高,有效率也越高。

正是因为现有的有效筛查方式有局限,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筛查方式。

最近有两个方向挺热门的:一个是液体活检,通过抽血检验来看血液里有没有癌细胞释放出来的突变 DNA。如果这个成功的话,有望能够一次性筛查更多的癌症类型!

另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向是人工智能。有科学家发现,人工智能有可能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在各种各样的片子,比如 X 光、CT 片里面找到一些人眼识别不出的早期肿瘤。想象一下,你肚子疼拍个片子,本来是为了看有没有结石,结果 AI 顺带帮你看了胃或者胰腺里面有没有肿瘤,是不是还挺酷的?

总之,这位女士的遭遇确实让人心痛,她和机构的官司,就留给法官去判断。作为科普作家,我就想提醒大家,不要以为花钱了就一定能查出潜伏的癌症,一定要理解哪些筛查真有用、应该啥时候做,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把钱和精力花在真正能守护健康的地方!

也期待科学家一起努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癌症筛查方法,造福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 后菠萝博士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