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报名咨询)1891-5555-567:-科普|稳定币产业链全解析:从托管到发币,RWA又为何成为关键锚点?

adminddos 2025-08-01 08:09:05 2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报名咨询)1891-5555-567:-科普|稳定币产业链全解析:从托管到发币,RWA又为何成为关键锚点?摘要: ...

  稳定币正从去中心化实验走向制度化建设。当下的关键词可能不再只是“锚定美元”,而是合规、托管与资产代币化。随着香港等地推动发牌试点,RWA成为稳定币的新锚与突破口。本文梳理产业链结构、政策趋势与RWA演进路径,一文看懂关键变革。

  一:稳定币产业链全景图: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协同布局

  很多人以为,稳定币只是区块链上的一种“锚定美元”的数字货币,比如USDT。但其实,它的背后是一套复杂的运作系统。随着香港等地启动发牌制度,稳定币的发行、托管、流通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机构来负责,整个产业链逐渐清晰化、规范化。根据目前香港与内地的制度设计,稳定币生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核心参与方:

  1.资产托管人(Custodians)

  这类机构主要负责“守住钱袋子”,包括用来支持稳定币的储备资产,比如美元、短期国债等。以众安银行为例,它作为数字银行,为稳定币提供托管账户与后台结算服务。

  2. 发行机构(Issuers)

  稳定币不是谁想发就能发。京东链科技(香港)、圆币创新、渣打银行等机构,已经被纳入香港金管局“沙盒测试”,参与稳定币试点。未来,只有获得正式发牌的公司才能合法发行稳定币,而不是无门槛“铸币”。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家公司表示有意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涵盖支付、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

  3. 流通与交易平台(Distributors)

  这些平台负责让稳定币“流通起来”。目前香港已有11家获得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还有8家正在排队申请。它们为稳定币提供交易场所,也可能承担部分托管职责。

  4. 企业服务提供商(Payment & IT Providers)

  稳定币不仅是货币,更是系统。支付接口、钱包集成、后台风控等,都需要企业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服务决定了稳定币“用起来是否顺滑”。

  5. 实体资产支持方(RWA参与者)

  这是一个逐渐受关注的新群体:它们为稳定币提供与真实世界挂钩的资产支持。例如,绿色债券、电力收益权或房地产上链,帮助稳定币实现“锚定价值不止是美元”的多元探索。(相关内容详见第四部分)

  图表1:中国香港与内地稳定币产业链

  二:稳定币的发行机制:五步闭环如何实现锚定?

  稳定币背后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数字资产,而是基于真实法币、严格托管和按需铸币机制运行。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从用户兑换开始,到接收并使用为止:

  1. 提出兑换请求

  用户想要稳定币,首先需要将等值的法定货币(如美元或港币)打入发行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这一步等于是“下单换币”。

  2. 资金进入托管账户

  这笔法币资金并不会直接被动用,而是被存入托管银行合作账户中,作为未来发行稳定币的“准备金”。

  3. 储备金管理

  为确保资产安全与稳定币兑付能力,托管银行会将部分储备金投入短期国债等低风险资产中,其余继续保留为现金,兼顾收益和流动性。

  4. 稳定币铸造

  在完成托管和储备配置后,发行方才会按等值比例发币,比如1美元对应1枚稳定币。这就是“1:1锚定”的核心机制。

  5. 用户接收并使用

  用户获得稳定币后,可以选择存放在平台托管钱包,也可以转入自己掌控的去中心化钱包中,自由进行交易、支付或理财操作。

  图表2: 稳定币发币流程

  来源:Global X Management Company、HTI

  三.全球稳定币趋势观察:政策动起来,金融跟进来,生态铺开来

  稳定币的发展,正在经历从“自由生长”到“制度化运营”的重要转折。放眼全球,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条趋势正在同时发生:

  趋势一:监管加速登场,发币要“持牌经营”

  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陆续出台稳定币监管方案。欧盟通过了MiCA法案,对稳定币发行设定了储备金要求和流通上限,以降低系统性风险。美国则在2025年通过GENIUS法案,明确稳定币必须锚定美元资产并接受严格监管。而中国香港也将在2025年8月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建立起持牌发币制度。这些举措标志着,稳定币正逐步走出“监管灰区”,进入“持证上岗”的合规阶段。

  趋势二:传统金融开始深度入场,稳定币成为新的结算工具

  不少传统金融机构已将数字资产视为未来战略重点,例如Zelle、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正联合推出“清算所级”稳定币产品,背后由国债全额抵押。稳定币在跨境支付、清算结算等领域展现出高效与低成本优势,开始被当作“美元结算工具”的延伸手段。其角色也从“币圈流通工具”逐渐转向“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趋势三:非美元锚定开始崛起,多极化发展打破霸权

  稳定币格局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非美元锚定方案不断涌现,东南亚、拉美等地区推出本地货币稳定币,推动形成“多币种、多场景、多中心”的多极化生态。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探索以人民币为锚的稳定币路径,香港则率先搭建人民币+RWA双锚结构,拓展稳定币的国际化想象空间。

  四:RWA或是稳定币应用场景的下一个爆点

  随着稳定币不断发展,市场关注点正从“锚定美元”转向更有支撑力的底层资产。RWA(现实世界资产)作为稳定币背后最有潜力的新“底层资产”,正成为新的主流选择。

  1. 如何理解RWA:

  简单说,RWA 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资产,比如房子、债券、电力、碳排放指标等,用区块链技术“映射”上链,变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它和RDA(原生数字资产)最大的不同主要来自于:

  2. RWA的三大优势:

  1.真实可信:RWA背后是真实资产(如债券、碳资产、电力等),法律上有明确产权。

  2.风险更可控:不像纯数字资产波动剧烈,RWA背后的资产通常风险较低(比如短期国债)。

  3.合规更容易:政府和机构更容易接受,尤其适合用作支付、清算、抵押等“严肃金融”用途。

  因此,香港就把RWA作为“高质量锚定”的试点方向,正在推动绿色债券、电力收益权等资产的代币化,接入稳定币系统。

  3. RWA的代表项目

  目前,中国和海外都有不少RWA项目在推进。比如:

  RealT 在做房地产代币化,太保资管在推进美元债代币化,国朗新能源把光伏收入搬上链;

  香港在政策文件明确支持绿色能源债券、贵金属等资产进入RWA试点;国际上:Oondo Finance 推出美债、货币基金等RWA产品,让机构投资人也能参与。

  根据公开数据,到2025年6月,全球RWA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4亿美元,占稳定币总市值的10%,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4. 未来潜力有多大?

  香港发布的《数字资产发展宣言2.0》已明确提出,要推动RWA债券、碳指标、绿色资产等多种资产入链。波士顿咨询预计,到2030年,RWA市场有望增长到16万亿美元,成为稳定币生态的“基本盘”。

  这意味着,未来你看到的稳定币,不一定只是“锚定美元”,而有可能是锚定国家债券、电力收益、绿色碳资产等多种现实世界资产。而这一切,将大幅拓展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从跨境支付、机构清算,到绿色金融和碳交易。

  五.潜在挑战与市场展望

  实则,稳定币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目前,各国对稳定币的监管标准还不统一,跨境使用常常遇到法律或合规障碍。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上还难以直接接入区块链,链上操作门槛较高。同时,大多数稳定币项目的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中,例如Gas费用高、套利空间缩小等问题,都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尽管如此,整体趋势仍在向前推进:稳定币正逐步从单一美元锚定,转向多币种、多用途、多场景的发展路径,为未来的支付、结算和资产应用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