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北京暴雨已经让44人遇难了

adminddos 2025-08-01 12:04:45 1 抢沙发
苏州少儿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北京暴雨已经让44人遇难了摘要: ...

01

最近北京下了暴雨。

截至 7 月 31 日 12 时北京全市因灾死亡 44 人,失踪失联 9 人。

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 31 人。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去探访了一下,水位在这家养老院里达到 2 米之高,淤泥淹没脚踝。

当时院内 69 位老人中有失能半失能 55 人。面对这迅猛的洪水,他们能做的不多。

两位 70 岁老人在护工帮助下,从窗子逃离,窗户台上站了 3 个小时,哆嗦得快站不住了,好在救援赶来了。

但不是所有院内老人都这么幸运。

导致惨剧发生的原因里,除了山洪猛烈外,还有就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日益频繁的极端天可能力不从心了。

就像密云区委书记说的:" 长期以来,养老中心所在镇中心区域,都是安全的,预案没有将其列入转移范围。这说明我们的预案是有漏洞的,我们对于极端天气的认识是不足的。"

可能很多人也没想到,这次北京北部山区的暴雨很大。

密云一个镇航拍下,到处都是被水淹的痕迹。

怀柔一个服务中心的门前堆积了淤泥。

被洪水冲洗过的车子挤压在一块了。

有时候路不好通人,只好让铲车来救。

这些都是雨后场景,无法呈现洪水暴涨情况。

北京门头沟区龙泉村的网友拍了抖音短视频,本来 7 月 26 日他们要去周末出游了。

但傍晚开始就下雨了,没多久水流大了起来,掺杂了泥。

然后水齐膝盖了,根本无法出门。

再之后水流冲了进庭院,以致于他们怎么也关不上自家的门。

一楼不能住人,他们只好去二楼。

第二天早上出门一开,发现自家小花园被毁了。

再往外走几步,她看到的一些村景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

数据上显示,密云区 3 天的平均降雨量就达到 366 毫米,平谷区平均降水量 347.9 毫米,怀柔东峪一小时降雨 95 毫米。

都是非常可怕的数字。

而且,不能忽视近年来北京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偏多趋势:

2000-2020 年间北京年平均降水量为 534mm;

2021 年变成 924mm;

2022 年是个相对干旱的年份,482mm;

2023 年又达到 727mm;

2024 年更高达 782mm,均超过 2020 年前 20 年的极值。

所以别觉得北京不会下大暴雨,那只是因为你待的地方很安全。

02

这次北方,暴雨受灾的也不止北京。

河北,

有人航拍了低空飞过承德的景象。

有人去承德兴隆县青松岭镇的民宿避暑,老板凌晨 3 点叫醒他们,往山上逃,因为不一会儿,他们开来的 4 辆车都被山洪冲走了。

同样在兴隆。

几人带孩子去山谷露营,遭遇洪水后,他们抱着树坚持了五六个小时,终于等来救援。

易县,24 小时降雨量达 362.6 毫米,打破当地观测史单日降水纪录。

阜平,400 毫米以上降雨量站点 7 个,特大暴雨站点 19 个。

天津,

蓟州爆发了 70 年来最大山洪。

陕西,

吴起县暴雨,有几辆车在河道里飘来飘去,一家老凤祥金店称 20 公斤黄金首饰被冲走,引发争议。

山西,

一辆载有 14 人的中巴车在天镇县行驶时突遇洪水,车辆失控失联。

有的地方是雨小变成雨大,有的地方是雨少突然雨多。

内蒙古遇最强降水,4 天下了全年 60% 的雨。

你能想象蒙古包里淹的和沙发齐平吗?

这种雨多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

呼和浩特年降水量已经来到 452.1 毫米、是常年同期水平的 234%,也超过了南京今年以来的降水量 ( 449.3 毫米 ) ,堪称 " 塞上江南 "!

再算上七月初其他一些地方的暴雨,那北方这个七月真的太能下雨了。

所以有一个梗叫:

北方气候南方化,南方气候印度化。

03

这时候有人给这一现象取个名字叫:雨带北移。

他们是这么形容的:

内蒙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雨季,原本光秃秃的戈壁滩,现在花草树木狂野生长;

7 月初的时候,东北华北居然下出江南同款的梅雨。

还说这是好事。

真这样吗?真的存在雨带北移吗?

首先,有的北方城市的雨确实变多了。

就像上面我们列过的北京年平均降水量增多的数据。

而且也跟网络曝光效应无关,有的城市的雨比以前下得更大了。

但雨带究竟有没有北移很难说。

专家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所谓的雨带北移更多是短期气候波动,而非长期气候根本转变,还是要看数十年数据支撑的。

二,北方部分地区(如京津冀)降水确实显著增加,但西北干旱区仍以变暖干为主。

而且哪怕雨带真北移了,也未必是好事。

可能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场暴雨,一个酷热的夏天,甚至打算享受极端天气下出门的刺激感。

可实际上,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显示,2024 年我国年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 号冰川消融损失量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更何况,如果有雨带北移的话,会带来以前没经历过的极端天气事件,或者更频繁了,反正更麻烦了。

确实也有一些人的生活不会被它影响,但一旦遭殃,生活重启需要漫长的时间。

一次暴雨让你的创业梦破碎;

一次山火让你所有积蓄一夜而飞。

这些完全是你怎么想也想不到的,很难防的。

那就不要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不正常的极端天气。

04

所以一个靠谱做法是,多看天气预报,多关注暴雨预警。

可很多人说这次北京没提醒啊。

还说 26 号及以前没有通知。

实际上预警通报早就有了。

短信通知那更是密如麻。

24 日星期四下午就有了。

但还是有一些人去山区郊游,然后遇上可怕的暴雨。

可能他们不怎么在乎预警,也觉得天气预报不准,日子很平顺,哪有什么风险。

实际上预警有意义,还一直被低估。

2017 年几位学者做了一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他们分析了 1989-2009 年间大西洋沿岸 651 个县的飓风引起的财产损失数据。

然后发现:

预先减灾项目的每一百分比增加,可以减少 0.21% 的损失;而事后恢复项目的投入每一百分比增加,可以减少 0.12% 的损失。

也就是说,事前工作的意义巨大。

这些方面上我们的政府和工作人员已经做得很好了,但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未来还要做更多。

对普通人来说,重要的是敬畏自然,而不是想当然。

-END-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