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发债潮”持续进行中。8月4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费金融”)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正式发行,发行规模为20亿元,期限为三年。这也是蚂蚁消费金融首次发行金融债。
2025年以来,金融债发行依旧火热。包括蚂蚁消费金融在内,年内发行金融债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8家,合计发行规模达到161亿元。而在金融债的要求之下,业内还有18家机构至今未能获得发行资格。

蚂蚁消费金融首发20亿元金融债
围绕本次金融债券发行,蚂蚁消费金融于7月30日披露发行公告及债券募集说明书,后于8月1日披露金融债券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申购提示性说明公告显示,蚂蚁消费金融本次金融债发行期限为8月4日起至8月6日止,经发行人和簿记管理人协商确定,本期债券票面利率的申购区间为1.70%—2.40%,申购时间则为2025年8月4日9:00—18:00。
据介绍,本次发行的金融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品种,计息期限自2025年8月6日至2028年8月5日,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本期债券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兑付一起支付。
随着金融债的发行,蚂蚁消费金融的最新经营情况一并披露。根据募集说明书,蚂蚁消费金融拥有“花呗”和“借呗”两大产品体系。“花呗”是一款“先消费、后还款”的在线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小额、高频的特征。而“借呗”则是一款在线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支持日常生活消费、旅游等用途。
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及2024年末,蚂蚁消费金融资产总额分别为1062.33亿元、2396.69亿元和3137.51亿元。报告期内,蚂蚁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分别为41.49亿元、86.29亿元和15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41亿元、1.52亿元和30.5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金融债券发行也是蚂蚁消费金融首次发行金融债券。7月初,蚂蚁消费金融获得人民银行批准发行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该额度有效期至2027年7月3日。按照金融债发行要求,蚂蚁消费金融可在额度有效期内自主选择金融债发行时间及规模。
对于本次金融债发行的具体原因和对业务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向蚂蚁消费金融方面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当前,蚂蚁消费金融盈利、资本等指标均符合发债要求,将按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发行金融债,以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蚂蚁消费金融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能够有效覆盖债务偿还风险。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消金公司发金融债券已经成为业内的常规操作。对于蚂蚁消费金融而言,通过发行金融债,不仅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还能获取中长期资金,这对于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有助于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蚂蚁消费金融获取发债资格后首次发行金融债,是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政策支持下,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典型缩影。此次蚂蚁消费金融获取150亿元的发债额度,也体现出监管今年以来对持牌消金发债的有力支持。
仅有少数机构参与发行
在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的政策指引下,消费金融公司持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金融债密集发行。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包括蚂蚁消费金融本次发行20亿元金融债在内,2025年以来已有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8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合计发行规模达到161亿元。
2023年8月,为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消费信贷覆盖面,人民银行提出大力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积极开发特色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暂停两年的消费金融机构金融债发行重新“开闸”。
金融债发行重新“开闸”后,2024年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等机构在获取人民银行的行政许可后入场,许可发债额度为36亿—81亿元不等,将在2026年底前带来总计272亿元的增量金融债规模。2025年以来,蚂蚁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分别获得150亿元、71亿元额度,到期时间为2027年7月。
按照要求,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要在人民银行许可的额度范围内开展,对应额度发行完毕后,需再次进行申请。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行政许可信息公示,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以来,已开业的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开获批发行金融债,其中有机构在额度发行完毕后未再次申请,也有机构在获批额度后尚未发行。这也意味着,业内还有18家消费金融机构尚未满足金融债发行要求。
对于消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的难点、是否有计划发行金融债等问题,8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向中信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等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整体来看,2025年消费金融行业金融债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缩水,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机构金融债发行规模便达到255亿元。而2024年行业金融债平均发行利率已经降至2.5%以下,进入2025年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最低达到1.69%。相较于同业拆借、银登中心资产收益权转让等融资方式,金融债券有明显成本优势,有利于消金公司优化资本结构。
苏筱芮指出,目前仅少数公司具备发债资格,主要还是因为发行金融债对消金公司的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存在相对较高的要求。尽管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的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略有下降,但后期随着市场回暖、叠加政策鼓励等因素,预计将产生恢复性增长。
王蓬博表示,一般持牌消金公司,都是要用多元化工具来拓展资金来源,包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金融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债相对同业借款和ABS的优势在于负债周期长,融资成本低,而且流动性较好、受认可度高,规模天花板远高于股东存款或非标融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行业需摆脱对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转向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王蓬博补充道。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