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讲座教授
2025 年 7 月 27 日是欧盟历史上黑暗的一天。
这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 · 冯德莱恩蒙受美国总统唐纳德 · 特朗普的胯下之辱,在他的苏格兰坦伯利高尔夫球球场与其达成所谓的欧美 " 关税交易 "。
白宫和布鲁塞尔随后公布的内容虽有出入,但 " 交易 " 的主要框架显示,冯德莱恩在特朗普的重压之下,几乎全盘接受了美国的要求,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对美贸易战中败下阵来。
虽然冯德莱恩宣称这项 " 交易 " 的达成会给欧美经贸关系带来稳定和可预见性,但她无法否认这是一项 " 不平等条约 "。
无论是关税安排,市场准入,还是进口保证和投资承诺,美国都是绝对的赢家。
" 不平等条约 "
特朗普作出的唯一承诺就是放下他高高举起的对欧盟进口美国的产品征收 30% 关税大棒 , 改为对大多数欧洲商品(包括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统一征收 15% 的关税。
但欧盟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美国对产自欧盟的钢铁、铝和铜将继续征收 50% 的关税;欧盟承诺取消许多工业领域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例如汽车(目前约为 2.5%)和农产品。
美国对欧洲征收 15% 的关税,欧洲对美国几乎是零关税," 不平等条约 " 一目了然。即使美国放弃了 30% 的关税威胁,降到 15%,还是远远高于特朗普开战之前美国对欧洲征收的 3% 左右的平均关税。事情很清楚,苏格兰 " 关税交易 " 意味着欧洲未来输往美国的产品关税翻了 5 倍。

受美国对从欧盟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影响,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公司上半年利润下滑超三成 / 图源:新华社
然而,更 " 不平等 " 的特征还体现在欧盟单方面的进口承诺上。冯德莱恩保证欧盟将在未来的 3 年内购买价值 7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同时她还承诺欧盟企业将大举投资美国,许诺的投资金额高达 6000 亿美元。
冯德莱恩代表欧洲输了个精光。印象中。正是这位欧委会主席早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前就开始 " 运筹帷幄 ",思考如何应对一个重新入主白宫的特朗普可能对欧洲发起的关税战。
6 年多前 , 特朗普 1.0 政府的关税战打了欧盟个措手不及。吸取教训之后,冯德莱恩亲自部署成立了一个 "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这个工作组只有一个任务 : 找出美国对欧贸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反制措施,瓦解特朗普的贸易战压力,确保欧盟在与特朗普的谈判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
虚假上膛
"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为冯德莱恩的欧委会准备了高达 1000 亿美元的 " 精准报复 " 清单。在这些清单中,美国的许多依赖欧洲市场的产品赫然在列,他们都 " 标配 " 了欧盟要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增收的反制关税。
这里面有哈雷戴维森摩托车 ( +25% ) 、波本威士忌 ( +25% ) 、花生酱及蔓越莓 ( +25% ) 、 洗衣机 ( +30% ) 、棉质 T 恤及牛仔裤 ( +20% ) 等贸易额相当高的消费品,受影响的美国产品的总额高达 260 亿欧元。
除了传统的美国产品,"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还为报复美国科技与数字产业制定了清单。涵盖云服务提供商 AWS 和 Microsoft Azure。一旦欧美撕破脸皮,它们将首先以市场支配地位导致竞争扭曲为由被排除在欧盟公开招标之外。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 7 月 14 日表示,如果美欧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对 720 亿欧元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 /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还建议欧委会拿美国的数字广告巨头谷歌和 Meta 开刀,迫使特朗普政府知难而退,收回关税威胁。为了 " 师出有名 ",工作小组还给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安上了 " 罪名:" 无税收节制的市场垄断与掠夺。"
除此之外,"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还制定了针对美国关键供应链的出口管制方案,包括限制欧盟(尤其是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的高端机械出口,将需要获得出口许可才能出口的规定扩展应用到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例如国防、能源领域)的身上。
同时,"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还拟定了在半导体领域反制美国的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欧盟可威胁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ASML、通快)等核心产品出口美国,展现美国对欧洲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战略依赖,挫掉特朗普的锐气,逼迫其回到谈判桌上来。
对美国公司在欧洲的投资实施限制也在 " 唐纳德 · 特朗普工作小组 " 的 " 报复清单 " 上。按照冯德莱恩团队的设想,欧盟应通过投资审查来阻止美国公司在敏感领域的并购,这些受限行业包括关键原材料、医疗保健、人工智能 / 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太空和量子计算。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22 日发布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关税导致当季损失 11 亿美元,该公司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 35.4%,至 19 亿美元 / 新华社发(曾慧摄)
一位欧盟高官向德国《商报》透露,欧盟的战略思路是以迅速而大规模的报复反制措施迫使特朗普让步。他豪言:" 这一招很美国化,先开枪,然后再谈问题。"
然而,欧盟的扳机始终没有扣下去。恰恰相反,冯德莱恩一直在拔枪问题上显得犹豫不决。每次在特朗普向欧盟发出关税威胁时,她并没有选择以 " 针尖对麦芒 " 的方式进行反击,而是警告特朗普,欧洲准备了强有力的反击措施,美国不应低估欧洲报复的能力和决心。
冯德莱恩的犹豫不决在客观上助长了特朗普的气焰,削弱了欧盟在与美国谈判中的地位。特朗普在 7 月的第一个星期致函冯德莱恩,向欧盟发出最后通牒:布鲁塞尔必须尽快拿出让美国满意的 " 贸易平衡 " 方案,向美国开放市场,主动拿出方案,自行了断欧盟多年来对美国 " 不公平 " 的贸易行为,否则美国将从 8 月 1 日对欧洲产品征收 30% 的 " 基本关税 "。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意味着他对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已经失去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谈判空间急剧缩小,冯德莱恩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拒不接受特朗普 30% 的关税安排,以牙还牙,立即以同样的报复性关税进行回击,要么冷藏报复方案,继续与特朗普谈判,在 30% 和 10% 之间找到一个妥协点,让美国人下手轻一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图源:新华社
第一个选择意味着与美国的关税战升级,它的好处是捍卫欧盟的尊严和信誉,不屈服于美国的强权政治;风险是特朗普可能会被激怒,将关税战扩大到其它领域,导致欧盟在安全领域蒙受承担不起的损失。
冯德莱恩选择了后者。她在第一时间就向华盛顿发出信号,欧盟不会启动原计划 7 月中旬就开始实施的反制措施,而是将日期推到 8 月中旬。对美国来讲,这是一个妥协的信号,8 月 1 日之前欧盟会 " 跪下 "。
这就出现了冯德莱恩与特朗普 7 月 27 日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 " 握手言欢 " 的一幕。特朗普在 7 月 22 日以 15% 的基本关税搞定了日本之后,又以同样的关税搞定了欧盟。
除了加拿大还在顽强抵抗之外,美国已经将她的主要盟友英国 ( 10% ) 、日本 ( 15% ) 和欧盟 ( 15% ) 生吞下肚。
玩不过美国
很难说欧盟的 " 跪下 " 是冯德莱恩个人的决定。这是欧盟主流政治精英再次 " 集体 " 向美国 " 下跪 "。虽然心有不服,甚至内心 " 咬牙切齿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远远超出外人的想象,欧罗巴承担不起与美国在关税战上公开决裂的代价。
宁可蒙受关税之辱,也不愿意陷入一场与特朗普无止尽的甚至波及安全政策的双边冲突,这是当下欧洲执政精英的基本共识。用德国总理默尔茨的话来讲,如果可以通过满足美国人 15% 关税要求来阻止一场欧美关系的脱轨,这个代价对欧洲是值得的。

德国总理默尔茨 / 图源:新华社
德国总理默尔茨实际上是冯德莱恩去 " 跪拜 " 特朗普的推手。对他来讲,欧洲的安全排第一位,政治关系排第二位,贸易排第三位。这位德国总理不愿意因为关税战的升级把好不容易从俄罗斯的怀抱里拽出来的特朗普再次推向普京的怀抱。他也不愿意在关税问题上太让特朗普恼怒而导致他心生对欧洲更大的怨恨,以至于殃及美国好不容易 " 重回正轨 " 的北约路线。
事实上,冯德莱恩去苏格兰见特朗普之前就已经取得了欧盟 3 个最大经济实体的 " 妥协授权 "。欧洲的 4 个实力派政治家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梅尔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开了个统一思想的视频会:15% 的关税不理想,但基本可控。
德国《商报》透露,总理府内对顽强反击特朗普也做过沙盘演习。其中一个讨论的方案是,以对美国数字企业实施贸易制裁来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挑衅。

7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举办的人工智能峰会上展示他签署的行政命令 / 图源:新华社
然而讨论来讨论去,有一个担心始终无法摆脱:如果特朗普发动反击,随后要求美国科技企业中断在德国和欧洲的的云服务怎么办?一位内部人士得出了一个令人苦涩的结论:" 美国人会比我们坚持得更久。"
和美国玩 " 硬 " 的,欧洲人手上还真没有什么好的牌可打。如果一码是一码,打贸易战就只打贸易战,这个欧盟是有底气的。但特朗普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 " 混混 ",他一旦在贸易战上输不起而把战火烧到其它欧洲的软肋,欧洲就扛不住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冯德莱恩的 " 苏格兰之跪 ",实际上是德国总理默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等欧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不得不做出的痛苦而清醒的决定:面对一位反复无常的老大,你只能顺着毛摸,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