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二十四节气与民间艺术|从玉雕到瓜灯中的秋意

adminddos 2025-08-07 07:07:43 1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二十四节气与民间艺术|从玉雕到瓜灯中的秋意摘要: ...

即将告别炎炎夏日,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西南方位,立秋已至,天地间的微凉之气与丰收之喜交织成独特的艺术灵感,在雕刻刀与玉石、砖木等的碰撞中,民间艺术里呈现的秋日山林、幽兰、鸣蝉、瓜灯,被凝固成永恒的艺术语言。

玉上秋山:北方狩猎文化的艺术结晶

在辽金元时期的玉雕艺术中,一种刻写秋意的独特形式——“秋山玉”应运而生。这类玉器以山林、虎、鹿、熊为主题,虎多作伏卧状,鹿则回首伫立或奔跑,辅以山石、柞树和灵芝等自然元素。工匠们巧妙地保留玉皮黄褐色,用以表现秋日草木的金黄与野兽的毛色,而白玉部分则雕刻山石流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秋山玉的兴盛与辽代“秋捺钵”制度密切相关。据《辽史》记载,每年七月中旬,辽帝便率皇族深入永州西北山林射猎虎鹿。夜间猎人吹角效鹿鸣,诱捕鹿群,称为“舐碱鹿”或“呼鹿”。这种集政治仪式与军事训练于一体的活动,被工匠浓缩在方寸玉石之间。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金元时期“秋山玉”,由青玉雕刻而成,玉质润泽,带浅褐色玉皮。全器约作圆饼形,以“秋山”为题,见一花鹿立于林间,回首观望。花鹿及柞树镂雕出外形,鹿身之斑纹及树木叶脉仅以阴线刻出;玉料浅褐色部份化为树叶,颇具巧思。附一方形木座,呈黑褐色,镂雕四朵交叠凌霄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山玉”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白玉镂雕双虎环佩》中,双虎盘踞秋林,层林尽染的意境通过黄褐玉皮自然呈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山石卧虎摆件》更以立体雕琢展现猛兽与自然的共生,印证了“秋山玉多表现为野兽或人与兽共处于山林之间、相安无事的场景”。

秋山玉

立秋玉雕的题材选择深植于节气物候特征。匠人们敏锐捕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物候变化,将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符号:如白玉牌《秋姿》,仅以三片飘落的银杏叶传达“一叶知秋”的微妙意境;而《居高声远》玉牌,则在糖白玉上俏色雕琢秋蝉高踞梧桐枝头,巧妙化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诗意,赋予自然物象以人格精神。

汉代玉蝉

砖木载秋:建筑装饰中的浓郁秋意

当秋山玉在北方盛行,南方建筑上的砖雕与木雕则另辟蹊径,以更宏大的尺度诠释秋景。徽州雕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砖雕而言,匠人需经历选砖、磨砖、画稿、开面、过细等十余道工序。一件精细的砖雕作品可达七至八层,融合圆雕、高浮雕与镂空雕技法,耗时数月方成。

安徽省博物馆藏清代门罩砖雕中,额枋八块青砖构成秋游长卷:左侧农人执镰收割稻谷,穗浪以锯齿纹刻画,显颗粒饱满之态;右侧书童捧砚随主踏青,衣袂被秋风吹起弧线,枫树以浅浮雕凸现霜染层次。门罩作为建筑冠冕,将实用功能升华为艺术——瓦檐庇佑墙体免遭雨蚀,雕饰则让丰收喜悦永恒悬于门庭。

另一件石雕《十鹿图》为清代文物,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十只麋鹿嬉戏于深山秋林的场景,鹿群姿态各异,或俯首觅食,或昂首鸣叫,呼应《诗经》"呦呦鹿鸣"的诗意境象。

《十鹿图》石雕

徽州木雕的秋意不止于摹形,更在传神。塔川古村的木雕《秋山行旅图》中,枫叶以镂雕技法层叠透光,光影穿过孔窍宛如真实叶脉;樵夫负薪踏过石桥,脚下溪水以螺旋纹表现漩涡,几片枯叶随波浮沉,观者仿佛能听见泠泠水声。这种“以刀摄魂”的技艺,使木料在百年后仍散发着山野清气。

徽州木雕

明清木雕中的秋意则更显文人雅趣。江浙士大夫偏爱以兰花喻秋,取《离骚》“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诗意。报本堂所藏清代黄花梨木雕板上,兰叶舒展如带,花朵婀娜初放,旁刻“兰室香远”题铭。这类作品以平面浅浮雕技法,在窗棂隔扇间营造出“纵使无人亦自芳”的秋兰境界,折射出士大夫对幽雅生活的追求10。

瓜灯莹澈:立秋民俗的甜美物化

如果说玉雕砖刻承载着工匠眼中的秋景,那么西瓜灯则是植根民间的立秋艺术。

清代《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有:“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在浙江平湖,立秋“啃秋”习俗催生了独特的瓜灯艺术。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记载,当地人在食尽瓜瓤后,于瓜皮上雕琢花纹,内置蜡烛制成灯笼,渐成“平湖西瓜灯”非遗技艺。

平湖瓜灯

西瓜灯的诞生与农时紧密相关。因平湖西瓜栽培史近400年,传统种植下立秋后瓜产量锐减,此日便成食瓜“最后一站”,谓之“高秋”。当地匠人曾回忆说:“幼时吃完西瓜,我们刻灯提行夏夜街巷”。现代瓜灯融合雕刻、书画于一体,以三角刀勾勒纹样,圆口刀铲除余皮,通电极暗时,碧绿瓜色透出柔光,宛如绿纱笼月。

从契丹皇族的秋山玉到江南稚子的瓜灯,从徽州砖雕的层林尽染到士大夫木雕的幽兰吐芳,立秋的艺术表达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秋山玉中虎鹿共生的和谐、瓜灯里烛光映瓜纹的朦胧、木雕上兰草“无人自芳”的孤傲,无不体现着古人对自然律动的细腻体察。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