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如何应对短视频、短剧冲击?上影董事长王隽、导演申奥等电影人现场答题

adminddos 2025-08-07 22:04:47 2 抢沙发
如何应对短视频、短剧冲击?上影董事长王隽、导演申奥等电影人现场答题摘要: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姣】今年,既是诞生120周年的历史节点,也是影视行业面临微短剧、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冲击、亟待探索新增长路径的关键时期。

8月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电影导演申奥,贵阳越界影城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开放,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制片人、动画师宋依依,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总监魏明,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微短剧“异军突起”:影视产业格局生变

近年来,微短剧以“现象级变革”姿态重塑影视产业生态。作为数字时代新大众文艺形式,其以“轻量化”“强节奏”特点迅速抢占用户市场。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超过外卖(5.92亿)、网约车(5.39亿)用户数量;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逼近即时通信应用。

市场规模更是在爆发式增长中一路攀升——《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收入,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

在此背景下,地方产业布局加速。以“全国三大短剧制作重镇”之一的郑州为例,其市场规模已达23亿元,同比增长27.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2024年年底,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已超820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19家企业市场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3家企业市场规模过亿元。

7月31日,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不得不承认,微短剧正从影视“附属品”进阶为独立品类,倒逼产业结构性调整与业态融合。

电影“破局之道”:以“不可替代性”筑牢核心竞争力

面对微短剧的冲击,8月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见面会上,与会电影人一致认为:电影的核心优势在于——长叙事、沉浸感、社交属性。

“电影诞生了一百多年,经过了多轮冲击,但始终具备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叙事优势。”导演申奥认为,电影的“长篇幅”是其天然优势,“我们能构建更完整的故事、塑造更复杂的人物、传递更深刻的主题。”

他坦言,短剧和短视频有轻量化、不受观看场景限制等优势,但电影应该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大银幕的沉浸感、包裹感,震撼的画面特效与视听体验,以及无可替代的社交属性。

“当观众看完电影后,可以跟朋友、亲戚一起讨论电影的剧情、讨论他们对人物与故事主题的理解等。”申奥说,作为电影工作者,要努力拓宽电影受众的圈层,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物更细腻的认识。

陈开放也坦言,短视频以及微短剧近几年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客观事实。

但相较于短视频的浅层刺激以及碎片化体验,站在影院经营者的角度,陈开放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沉浸式观影体验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强化大银幕的声画优势;强化影院的社交属性,影院观影本身也是一项社交活动,它具有独特的仪式感,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影城氛围的营造,让观众为了这种仪式感而选择走进影院;做好票根经济,结合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电影+体育等,不仅能够满足观众多元化的体验需求,也能够促进电影和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魏明以《流浪地球2》《解密》为例,揭示电影技术的“迭代密码”:“为呈现更震撼的视觉效果,我们在拍《流浪地球2》时,将《流浪地球1》的5000盏灯光升级至数十万盏,流程管理体系也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格式;《解密》中,团队协同主创反复打磨,只为让观众‘置身其中’。”他认为,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这也是观众看电影和看短视频、微短剧最大的区别。

行业共识:好电影不缺少观众

宋依依表示,电影要持续发展一定要注意它的可看性。比如新鲜的选题、故事的完整性、情感的深入度、细节的丰富度,还有视觉的表现力等方面,吸引观众重新进入电影院。

她以动画电影为例,一部《哪吒·魔童闹海》可以达到票房154亿元,观影人次3亿,这就是它的必看性所带来的。

“观众选择去看电影,是跟线上化生活不一样的,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线下的仪式感和社交属性。”宋依依认为,作为电影工作者,需要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让他们在影院能看到高山流水、古今奇谈;观众来到影院,电影能够感动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有深思。

中国电影120周年,是120年来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120年。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娱乐环境、传播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很庆幸,观众没有远离电影,电影的魅力依旧。”王隽说,欣赏好的电影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刚需。电影独特的社交属性和沉浸式体验感,使得电影始终具有十分强劲的竞争力。

她认为,电影人只要秉承匠心的精神,在内容创作上苦下功夫,探索电影新题材,努力拓展电影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更加深入地倾听人民的心声,讲出动人的故事,拍出好的电影,观众就会依旧热爱电影。

“电影是人民的精神刚需。”王隽表示,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时代、贴近生活,用匠心打磨内容,用创新拓展形式,电影终将继续成为“点亮人民精神生活”的光。

大河财立方记者查询了解到,截至8月7日17时14分,2025年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350亿元,历时219天,比去年提前55天。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档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影片就贡献了154.46亿元票房,占比超过四成。

然而哪吒点燃春节档后,一直未有爆款影片接力,电影市场一度陷入“片荒”困局。直至暑期档后半程,《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上映,终于带动了电影市场升温。

尤其是申奥导演的《南京照相馆》,热度和口碑持续走高,让不及预期的暑期档重燃活力。截至目前为该影片上映的第14天,票房已超过18亿元,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破10亿影片。

“《南京照相馆》为暑期档最大黑马,带领大盘票房多次实现逆跌,展现了良好势头。”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即将上映的还有历史战争片《东极岛》、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国漫IP《非人哉:限时玩家》、喜剧《奇遇》《脱缰者也》及七夕爱情片《7天》《有朵云像你》。丰富的类型供给有望满足多元观影需求,推动市场形成多轮观影热潮。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