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李雁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确定了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施工图”。意见提出,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对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加大注册指导,给予优先支持。
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
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脑机接口通过在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
当前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两类:植入式和非植入式。
意见要求,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探索集成高密度神经记录传感器、超低功耗植入式芯片的新型产品,创新脑意图识别功能,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完善单向和双向深部脑刺激器、反应式电刺激器、人工耳蜗等成熟产品,提升信号采集和功能调控准确度,强化神经刺激功效。
意见要求,推动非植入设备量产迭代。创新额贴式、耳贴式、入耳式、发夹式等产品形态,推动非植入产品向轻量化、高速率、低功耗发展。研制头盔、头显、眼镜、耳机等集成式脑机接口产品,通过与已有生活消费产品融合发展,支持非植入产品的迭代应用和规模化推广。
此外,意见还提出发展辅助设备。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通过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的融合,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的精准度。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加强脑机接口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在政策支持方面,意见明确,加强脑机接口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推动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强化协同攻关能力。推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带动更多资本投入。对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加大注册指导,给予优先支持。用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加快产业化落地。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快出台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的利好措施。3月11日,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等价格项目;5月12日,浙江省医保局出台《关于公布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明确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80元/次、取出费3150元/次,湖北、江苏两省的同类价格也与之接近。
在技术应用层面,6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成功开展中国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对于这些进展,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倪常茂认为,明确价格将对新技术应用起到破冰作用,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华峰资本副总裁蓝春泉认为,脑科学是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典型,需要技术研发者、临床机构、资本、政府通力协作,才能真正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落地。相关创业企业需平衡短期生存需求与长期创新目标,避免因资金和市场压力过早削弱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