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郭聪聪
备受关注的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迎来重大调整。三部门公开征求意见稿,超 5 万元现金存取不用再说明用途,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 5 万元以上应开展尽职调查。
超 5 万元现金存取或不用再说明用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已于 8 月 4 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 9 月 3 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征求意见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 2022 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 " 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 的硬性要求。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过 5 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此次《征求意见稿》是在 2025 年 1 月 1 日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正式施行的背景下制定的,核心目标是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秩序。文件开宗明义地确立了客户尽职调查的 " 风险为本 " 原则,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避免 " 一刀切 " 或 " 风险与措施明显不匹配 "。
具体体现为两大方向:
1. 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允许金融机构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降低合规成本。本次对现金存取业务尽职调查要求的降低,特别是取消 5 万元以上资金来源及用途的登记要求,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2. 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对于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则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更严格、更深入的尽职调查措施。
这一调整与本次新修施行的反洗钱法相呼应。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就在此前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提到,反洗钱法修订过程体现了立法机构对 " 动态平衡 " 的追求,即在强化反洗钱监管的同时,注重保护单位和个人正常的金融活动与隐私信息。
王新介绍道," 在多个修改稿本之中,立法机构逐步加大了对单位和个人正常的货币流转和金融服务的保护,尤其是在二审稿到三审稿中,立法机构增加了规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确保反洗钱措施与洗钱风险相适应,并且增加了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反洗钱信息的法律责任。"
2022 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 5 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2022 年 1 月,三部门曾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 1 号)。该办法第十条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 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个人存取现金超 5 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 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甚至担忧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 5 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 2% 左右,因此该规定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降低业务便利性。然而,该办法原定于 2022 年 3 月 1 日实施,但在当年 2 月 21 日,三部门发布公告,宣布 " 因技术原因 " 暂缓实施,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图 /21 世纪经济报道
取消 5 万元现金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登记,是否意味着反洗钱监管的放松?答案是否定的。
与 2022 年《管理办法》中仅 3 次提及 " 高风险 " 相比,本次《征求意见稿》显著提升了该关键词的频次(达 6 次),并新增了多条极具针对性的强化措施条款,火力集中于真正的高风险领域:
一是高危场景禁止简化:" 当怀疑客户或者交易涉嫌洗钱或恐怖融资等高风险情形的,金融机构不得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
二是紧盯特定敏感人群:" 客户或其受益所有人为国际组织高级管理人员或其特定关系人的,在具有较高风险情形时,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前述规定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是严控高风险地域关联: "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获取国际反洗钱组织和我国有关部门发布的高风险国家或地区以及强化监控国家或地区名单。对于来自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客户或交易,金融机构应当结合业务关系和交易的风险状况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至 9 月 3 日。业界普遍预期,在充分吸纳市场意见并完善后,《征求意见稿》有望在 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五轮互评估前正式落地,成为中国反洗钱监管迈向 " 风险为本 "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跃。
出品丨 21 财经客户端 21 世纪经济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