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财政金融联动再推新“国补”,撬动信贷资金精准促消费

adminddos 2025-08-13 21:33:06 2 抢沙发
财政金融联动再推新“国补”,撬动信贷资金精准促消费摘要: ...

  两项贴息政策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助力提升消费市场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活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后,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方案正式出炉。

  8月12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外印发,对于支持范围、贴息标准等方面做出细化部署。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8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两项贴息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廖岷表示,这两年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两项贴息政策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助力提升消费市场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活力。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侧重于需求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侧重的是供给端,从供需两端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廖岷表示,部分媒体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

  “简单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廖岷说。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从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了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有更高品质的供给。因此相关部门同步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八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为什么会聚焦这些服务消费领域?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扩大内需,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也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2020~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王波表示,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关乎“一老一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对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为代表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王波表示,当前服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此次贷款贴息政策,将支持和引导相关服务业领域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以更优质、多元的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此外,服务业具有就业容量大的特点,服务消费在创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8%,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较上年增长明显。此次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行业都是就业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将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增强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更好发挥就业的带动作用。

  广覆盖、低门槛、严监管

  两项贴息政策从惠民、利民出发,在支持领域上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要,所以工作流程力求简洁高效,以突出人民性和普惠性。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在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这两项贴息政策设计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以后,相关的服务者和服务业的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廖岷表示,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在监督管理方面,将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经办机构对贴息数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也会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总部,建立健全内部问题核查和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针对经办银行,郭武平还提出四方面要求:首先,聚焦八类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其次,经办银行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对符合贴息条件的经营主体贷款审批,坚持从严审核、加快放款,优化操作流程,满足消费供给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经办银行要全力配合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贷款贴息工作,按月汇总符合贴息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发放情况,及时报送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在政策到期后,则需按要求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贷款经办银行在收到拨付贴息资金后,要及时做好经营主体贴息返还和利息扣减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也提到,将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还要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确保消费金融服务的长期可持续。持续推进支付服务的便利化,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为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为2.8万亿元。

  廖岷表示,这两项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