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险资举牌狂飙。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8月份未过半,险资举牌次数就达到6次,将年内举牌次数推升至29次,不仅大幅超2024年的20次,也超过2020年的26次,仅次于2015年的62次,至少锁定历史第二高。
记者梳理,险资29次举牌涉及22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A股和17家H股。从举牌的行业来看,主要为银行、公用事业和能源,其中银行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有7家银行被举牌,举牌次数达到14次,H股、H股和H股分别被举牌三次。
再现险企举牌险企
8月13日,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近日,增持H股约174万股,每股作价32.07港元,增持总金额约5583.89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约5.04%,达到举牌条件。中国太保港股股价目前接近历史新高,时隔6年后再现险资首度举牌。
8月14日,中国平安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8月13日,民生人寿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8月11日通过受托管理人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民生通惠)管理的账户增持并举牌H股,未有其他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参与本次举牌。
在管理方式上,民生人寿表示,将本次举牌浙商银行H股股票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截至8月11日,民生人寿持有浙商银行H股数量约为2.96亿股,约占浙商银行H股股本的5.00022%。
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显示,民生人寿此次以每股平均价2.7679港元买入100万股浙商银行H股,合计耗资276.79万港元。
据民生人寿披露,截至8月11日,该公司持有浙商银行H股股票的账面余额为13.24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93%。
同一日,中国太保旗下产险、寿险公司也披露了被动举牌赴港上市的药的情况。
8月13日, 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双双发布公告称,8月7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新发行H股(东阳光药,06887.HK,以介绍方式上市)作为换股对价,通过吸收合并方式私有化其香港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558.HK),将两家公司原持有的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换股,被动触发本次举牌。
据太保寿险公告,本次举牌后,太保寿险直接持有东阳光药H股股票605.9万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为5.38%;太保产险直接持有东阳光药H股股票148.8万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为1.32%;太保寿险和该公司的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持有东阳光药H股754.6万股,占上市公司H股股本比例为6.70%。
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均表示,将本次投资纳入权益投资管理。受托管理人太保资产将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后续反应,不排除在后期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
8月8日则是险资举牌银行股的“高光日”——平安人寿与弘康人寿同日完成对邮储银行和郑州银行的第三次举牌。
8月8日,平安人寿以场内增持1414.1万股邮储银行H股的方式,将其持股比例推升至该行H股股本的15.05%,触发第三次举牌。今年1月8日,平安人寿首次举牌邮储银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5%;5月9日,其再度耗资逾1.1亿港元增持2329万股,持股占比突破10%,构成二度举牌。
弘康人寿在8月8日以增持990万股郑州银行H股的方式,将其持股比例推升至该行H股股本的15%,触发第三次举牌。此前,弘康人寿已分别于6月27日、7月25日完成对郑州银行H股的首次和二次举牌,持股占比相继突破5%、10%。截至8月8日,其持有郑州银行H股3.09亿股,占总股本的3.39%,最新持仓市值约4.35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郑州银行H股年内表现强劲。截至8月13日收盘,其股价年内涨幅达39.5%,远超同期恒生指数表现。
此外, 8月7日,弘康人寿还公告称,公司参与举牌港华智慧能源H股。
仅8月以来就已经有6次举牌行为,平均每两天一次。
险资举牌银行股14次
险资举牌今年直接开挂,记者梳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告发现,2024年共有8家险企出手增持了18家上市公司,触发A股和H股举牌达20次,超过2021年(1次)、2022年(5次)、2023年(6次)三年举牌次数的总和。
步入2025年,险资举牌更是不断加码。截至8月13日,民生人寿、太保人寿、弘康人寿、泰康人寿、信泰人寿、利安人寿、中国平安、长城人寿、中邮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阳光人寿等13家险企已合计披露29次举牌公告,涉及22家上市公司,已经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整体来看,险资的布局主要在能源、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今年险资已经举牌7家银行股,举牌次数达到14次。中国平安对银行股最为痴迷,举牌的四家公司,三家来自银行板块,其中三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和两次举牌H股。瑞中人寿举牌一次H股,新华人寿则是举牌一次。加上上述提到的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三次,和民生人寿举牌浙商银行H股。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表示,2025年以来,险资多次举牌银行股。主要是因为银行股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持续受到险资青睐。对于险资而言,银行股股息率优于长债收益率,估值波动可计入OCI(其他综合收益)以应对业绩波动,并且相对来说,当前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
的分析师李健认为,举牌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看好被投资公司的发展前景,愿意集中持有,如果能够达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标准,更能享受到稳定投资收益的好处。2015年举牌主要受高负债成本万能险扩张、偿二代背景下长股投资节省资本消耗等因素驱动。2020年和2024年举牌潮动力来自于利率下行环境下险资投资压力增大等原因,险资需要通过投资高息股来获取稳定现金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有助于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2024年以来保险业迎来新一轮举牌潮,背后推动力逐渐从十年前缓解偿付能力压力逐渐过渡到看重被举牌公司的高股息,2024年以来的被举牌股平均上一年股息率达到4.6%,是历次举牌热潮中最高。在利率下行周期,险资投资的首要原则是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其次是重视红利股投资以补充现金收益,李健认为举牌策略也不例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目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压力,保险公司找到合适的投资标并不容易,而上市公司股权则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之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而银行等金融股具有稳定的高分红,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险资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这是今年上半年险资举牌次数激增的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