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来时之路|“一枝梅”杨勇伟:为了中国能独立幸福,为人类自由平等而斗争

adminddos 2025-08-15 07:30:59 3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散打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来时之路|“一枝梅”杨勇伟:为了中国能独立幸福,为人类自由平等而斗争摘要: ...

【编者按】

1931、1937、1945……来时之路,不能忘,也不敢忘。

那是烽火硝烟中的艰苦卓绝,也是气吞山河背后的英勇壮烈。千千万万的将士筑起血肉长城,信仰的火种穿越黑暗。

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澎湃新闻“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主题宣传推出“来时之路”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聆听历史的回响,一封信、一段经历、一个个具体的人……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本篇关注参加过多场重要战役的“一枝梅”杨勇伟。

祝碧晨 设计

“孤岛呀!——上海

死气沉沉——

黑暗!赌博!荒淫!

腐蚀着人们的心!

生活在这昏糜之岛,

似被关进铁窗牢笼。

痛苦!难受!愤恨!

但有什么用!

不!不能这样下去!

要光明!要雪民族之恨!

勇气呢?鼓起勇气吧!

冲破这牢笼!冲冲冲!”

1939年,年仅17岁的杨勇伟在全家颠沛流离、艰难谋生的困境中,挥笔写下这首充满悲愤与觉醒的短诗《痛苦的日子》。次年,这位满腔热血的青年毅然告别亲人,秘密奔赴崇明岛,加入崇明抗日游击队,并很快成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勇伟诗作《痛苦的日子》,写于1939年,重抄于1943年。由杨勇伟之子杨晓伟捐赠给宝山区档案馆。本文图片均为 宝山区档案局(馆)提供

杨勇伟,原名杨柳德,出生于1922年1月22日,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杨家堰人。

杨勇伟早期照片。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他的家乡不幸成为日军进攻上海的必经之地。战火迫使杨家老少19口人仓皇逃难。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亲人离散,待战事稍微平息后,竟有8位至亲罹难。日军的暴行深深刺痛了杨勇伟,民族大义与国仇家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逃难途中,读过几年书的杨勇伟辗转到上海南京路永安百货公司的皮件柜台做学徒,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晚上,他还到夜校读书,参加表演艺术培训,为日后对敌斗争中巧妙运用化妆侦察等技能打下了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并决心追随共产党的脚步,投身革命事业。

1938年5月22日,党中央指示当时地处上海的江苏省委,在上海组织一批进步青年,前往当时属于江苏省的崇明岛等日伪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充实抗日武装力量。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1940年1月的一天夜里,杨勇伟悄然辞别家人,奔赴崇明抗日游击总队。同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9月,崇明抗日游击总队奉命渡江北上,与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会合,编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四分区指挥部三旅。同年10月,杨勇伟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之后参加了黄桥战役。

宝山籍新四军老战士杨勇伟写给父母的家书(1941年),由杨勇伟之子杨晓伟捐赠给宝山区档案馆。

虽心系父母,革命意志却愈加坚定。1941年新春,杨勇伟在寄给父母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妈:

很久没有寄信回来,真不行,可是同我店内忙碌,没有空闲,想来是可以原谅的吧。月薪是三元伍角,已够儿的零用了。请您们不必挂念,上次的来信,您们可知道吗?

我深刻的知道,栽养我费了极大的心血。我为了我的事业,我为了中国能独立幸福,为人类自由平等而斗争。这一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是短期内可以成功的,定要经过很长的极艰苦的工作,要有很残酷的流血过程。

我对于家里的一切,再不可能顾到丝毫了。一切望小弟弟担贷(注:担待)了吧。……

祝新年福康

儿 勇伟 上 12晚写

寄信时,家乡已经是沦陷区。为了避免家人遭受日伪军迫害,杨勇伟先后以去苏北求学、做工等为托词,向家中去信报平安。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杨勇伟的母亲对儿子不辞而别之事一度极为伤心难过。

反“清乡”斗争中,杨勇伟在南通担任政治保卫队(亦称“短枪队”)队长,经常率队深入据点独立作战。每次除掉汉奸或特务后,短枪队会留下一张传单,上书“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署名“一枝梅”。“一枝梅”的说法广泛传开后,也成为当地老百姓对杨勇伟的美称。解放战争时期,杨勇伟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战斗,他还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于2012年去世。

2017年后,经宝山区档案局(馆)走访联系,杨勇伟之子杨晓伟将父亲留下的数百件书信、手稿、照片、实物、证章等捐赠给宝山区档案馆。杨晓伟回忆道,父亲生前常言:“我只是幸存者,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烈士!”抱着弘扬英烈精神的初衷,杨晓伟捐出这些珍贵档案,希望更好地激励后人。

【本文资料由宝山区档案局(馆)提供】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