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除了“反内卷”,走出低价还需要做什么?

adminddos 2025-07-18 18:03:02 2 抢沙发
除了“反内卷”,走出低价还需要做什么?摘要: ...

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好于市场预期。但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约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弱民众对于经济增长的获得感。

7月17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和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均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量升价缓,低价格现象是否会持续深化值得关注。

他们指出,第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是GDP平减指数。二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约0.4个百分点。

丁爽表示,截至6月,中国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第九个季度同比负增长,创2000年以来最长的负增长周期,超越亚洲金融危机时期。1998年二季度至1999年末,GDP平减指数曾连续7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GDP平减指数是衡量整体物价水平的宏观指标,计算公式为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它的计算基础比居民物价指数(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物价水平走向,GDP平减指数同比连续负增长表明经济面临通缩压力。‌‌‌‌

加入GDP平减指数后,一季度名义GDP增速为4.6%、二季度为3.9%。

第二个较为重要的衡量指标是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下降0.1%。6月份,CPI同比虽然由负转正,上涨0.1%,但当月CPI环比仍下降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范志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CPI涨幅目标设定为2%,这样来看,下半年稳定物价存在较大压力。他指出,近几年导致CPI同比走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通信价格下降,即手机、汽车这些商品的价格持续处于下降趋势,这既和快速的技术迭代有关系,也和消费结构相关。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2.8%。其中,6月PPI同比下降3.6%,连续33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反映了工业领域需求不足。

“去年年底以来到今年二季度,GDP季度环比增速不断下降,两者有较为密切的吻合。”范志勇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各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4%、1.0%、1.3%、 1.6%、 1.2%和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PPI已经连续通缩了33个月,最终集中体现在GDP的平减指数。”丁爽表示,“低价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当然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有需求端的,也有供给端的。”

从供给端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的产能是非常充足的,甚至在一些行业出现了过剩,这也是产生通缩的一个重要原因。”丁爽说。

刘元春表示:“目前的低价现象与‘内卷’过度有关,从去年到今年综合治理低价竞争已经成为共识。”

近年来,光伏、汽车、钢铁等制造业频繁上演“价格战”,部分企业为抢占份额将售价压至成本线以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3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截至目前,光伏全产业链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光伏企业经营压力巨大。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0mm光伏玻璃均价每平方米12.92元,比2024年同期下滑24%。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久前召开座谈会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汽车方面,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过去两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均突破3000万辆。但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汽车行业利润率却逐年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7.3%,到2024年滑落至4.3%,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9%。

业内专家对界面新闻表示,这种“内卷式”的低价竞争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部分区域通过补贴维系落后产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其次,当价格逼近成本,直接导致优质龙头企业研发投入缩水;最后,低价无序竞争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严重相悖。

“反内卷”成为上半年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公平竞争座谈会;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标志性改革举措之一;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了“反内卷”新信号。

“从微观层面上,下半年反内卷工作可能还有一个过程,但它能有效地改变目前低价格现象。”刘元春说。

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瑜表示,目前量价不均衡程度处于高位,除了“反内卷”之外,解决路径还包括遏制增量投资、改善企业现金流和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等。

据华创证券团队测算,二季度综合量与价的名义GDP增速为3.94%。其中,量的贡献率为132%(以实际增速/名义增速),价的贡献率为-30.6%(以平减指数/名义增速)。从历史数据来看,此前量的贡献率见顶,随后量价开启再均衡之路的时间点包括:1)1999年三季度,量的贡献率为129%;2)2002年一季度,96.5%;3)2005年四季度,80.3%;4)2009年二季度,121.6%;5)2015年四季度,104.6%;6)2020年一季度,127.8%;7)2024年一季度,125%。

“当前,量的贡献率达到 132.1%,高于此前7次的高点。”张瑜在研报中称。

除了继续“反内卷”,张瑜认为,“走出低价”的第一大举措是严控增量投资。从对GDP的贡献率来看,近几年资本形成的贡献趋于下行,今年上半年仅为16.8%,此前物价低位运行时,也曾出现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大幅回落,如2015年、1998-2000年。此前也有分析师表示,可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落后产能的去化,或加大力度去产能。

举措之二为改善企业端的现金流,包括偿还企业欠款、规范供应商付款账期等。近期,部分省份披露了用于清偿企业欠款的专项债额度,企业现金流有望继续好转。企业现金流改善或有助于企业减少费用的压降。例如,若企业增加销售费用,有助于出行链价格的改善,如餐饮、机票、住宿等。

第三个举措即着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包括稳就业、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定楼市股市、发展服务消费、发放生育补贴等。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