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产品终究是要用技术和体验说话,而在营销中无限夸大其功能,虽然能一时取悦用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露出真相。小米诸多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无疑将使得营销话术沦为笑柄。
楚晋||撰文
最近的是小米冰箱爆炸,事发广东一办公室内,目击者称有冲击波,小米客服:将核实情况后答复。界面新闻有现场视频,能看到爆炸现场情况,听到爆炸的巨大声响。
此前,3月份小米SU7在高速路上的3条年轻生命警示:真正的颠覆不该是速度与流量的竞赛,而应是让科技成为回家的守护者。当雷军在发布会上高呼"颠覆传统"时,不知道该怎样面对3条鲜活生命。
前不久,还有一度销售火爆小米AI眼镜,在用户使用后就开启了退货潮。(界面)据报道称,一位资深小米用户,6月26日当晚他全程观看了发布会,并第一时间在小米商城下好订单。不过在经过4天的深度使用后,他选择了退货。原因在于,遇到了拍摄内容丢失的问题。
无独有偶,另一位L姓用户在用上海国补资格以约1600元的价格购入小米AI眼镜后,使用中他发现了视频丢失的问题,这位专业摄影者也是无奈选择了退货。
而就在发稿的前一天得到消息,7月18日消费者范女士向媒体反映,她花六十多万买了小米SU7Ultra的挖孔版,开了三天,不到两百公里的时候趴窝了!范女士表示,车辆在一个星期内出现了安全故障,要求小米退车。目前小米汽车与车主还在协商中,小米汽车方面暂时还没有回应。
小米这一系列产品的各种状况,令众多消费者愕然。在小米各种产品的发布会上,雷军提炼技术参数为易懂标签,将设计理念具象为可感知的话术,配合竞品对比建立直观优势锚点,毫无悬念的打动了消费者,选购小米就成为自然。但现在看到的一系列状况,却与之话术形成鲜明对比。
长期观察小米的一位业界人士就坦言,小米手机是雷军在发布,并且把小米手机推到了全球市场前排,小米YU7也是雷军向法拉利致敬的,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这也要用一下雷军模式,向小米致敬!向雷军致敬!
不过,从上面这些情况看,小米产品在使用中的状况不断,今天是手机电池出状况,明天是冰箱爆炸,又一天是小米AI眼镜体验感不好,再就是小米汽车智驾导致车祸,这对小米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每出一次出状况,都是在销蚀小米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这一列产品都是雷军出面发布,虽然话术称得上经典,看似雷军不仅对手机专业,对智能电视专业,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对AI眼睛也专业。好像雷军是样样精通,是各个行业的全能冠军,或者说是又一个“懂王”。
再看看其他企业,虽然产品品类也是极大丰富,但不同产品都是负责这一产品的专业人士发布。带来的感觉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给消费者传递的是专业术语,显得更为专业更为实在更能接受。
那么再反思一下,雷军虽然在手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其他所有领域。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规律,成功需要基于深入的理解、专业的知识和持续的努力。
至今小米雷军还是成功的,他不仅打造了拥有千万拥趸的小米品牌,把小米手机做到全球前三,能做出1小时卖出28.9万辆的小米YU7,还能把小米推上港交所上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雷军作为小米集团的创始人,他在手机行业的成功得益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也能轻松取得成功。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和技术要求,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雷军在手机行业的成功套用到其他领域。特别是像新能源汽车这样技术密集和行业沉淀较深的行业,很难复制一个其他行业的成功路径。每个创业者或企业家都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和环境,制定合适的战略和计划,以实现成功。
总之,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包括行业知识、市场洞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每个领域的成功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盲目地复制或模仿。
不过,当营销话术不断地去调整用户认知的时候,当用户的真实体验与其宣传的落差一直在撕裂的时候,小米的品牌长期价值就会被消失殆尽。一位营销专业人士就认为,小米雷军的过度吹嘘,终将会在时间证明后遭遇反噬。
=====
家电魂:深度解码家电行业热点事件,梳理家电厂商转型变革历程,互联网时代家电业最具深度自媒体。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