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退名单”平台成信贷新风口,多家银行政务类贷款占比超四成

adminddos 2025-07-23 21:02:56 2 抢沙发
“退名单”平台成信贷新风口,多家银行政务类贷款占比超四成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

  2022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房地产贷款出现萎缩。与此同时,政务类贷款保持增长,尤其一些城商行政务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已超40%,极个别已超50%。

  界面新闻记者采访银行业内人士了解到,近期“退名单”平台成银行信贷新增长点。究其原因,融资平台在名单之内新增融资受到限制,而退出平台名单后,融资平台成为市场化经营主体,融资限制解除。

  对于政务类贷款占比上升,市场给予了积极反馈,政务类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市值涨幅也较大,因为这类银行的资产质量更有保障。不过退名单后城投债务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退名单”平台成信贷新增长点

  “对公信贷投放还是以基建类项目为主,地方债置换隐性债务导致部分对公贷款减少,但退出类平台会有新增需求。”南方省份某城商行总行信贷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解释称,以前在名单内,融资平台只能借新还旧,不能新增融资,但融资平台退出后就成为普通的国有企业,可以新增融资,既可以是项目贷款,也可以是流动资金贷款。

  这和近年来的地方债管理有关。据的一份研报,本轮城投退名单是指退出2023年6月经各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字确认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名单,名单内的融资平台新增融资受限。

  不过,名单内城投满足以下条件可退出融资平台名单:首先,需要完成隐性债务清零;其次,需要征得三分之二及以上债权人同意,并要求不同意的债权人证明企业还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或者承担政府融资功能,若债权人逾期无反馈则视作同意;最后,需要政府出文。

  2024年下半年,江苏、浙江、湖北、福建等多地融资平台相继发布公告拟申请退出融资平台名单,并公开征求债权人意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今年6月24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披露,(2024年)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

  在融资平台退出名单后,相关领域信贷投放增加的不止前述城商行。某股份行总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介绍,今年对公信贷投放比较好的是市场化转型的融资平台业务,这类平台已经退出融资平台名单且贷款项目有现金流,和传统的融资平台贷款不一样。

  “前两年出于合规审慎的考虑,非高风险地区的融资平台类业务我们都停掉了,去年下半年一些分行的同事找到总行希望放开市场化转型的融资平台业务,但当时出于谨慎考虑没有放开。”前述股份行总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初信贷开门红,他们又找到总行,说同业都在抢这块业务,价格也不错能到四个点,我们也就放开了这块业务的投放。”

  从历史上看,“退名单”类平台的新增融资风险仍值得关注。2010年原银监会作为对口监管部门形成了监管口径的第一份融资平台名单,并按照季度更新报送。2013年一些融资平台退出名单后,融资规模也出现增长。

  财政部原陕西专员办2016年的一篇文章就提醒,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实施退出后,从法律形式上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商业公司,似乎实现了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的风险隔离,将平台公司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但从实际情况分析,政策初衷并未实现。

  文章解释称,退出平台后,平台公司贷款和发行债券的难度大幅降低,融资额度可能会大幅增加,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会越累越高。因此平台公司的退出仅仅是实现了风险在显性和隐性之间的转换,在即期和远期之间的转化,实际的政府债务风险甚至可能会极大增加。

  政务类贷款的不同“打法”

  实际上,近年来包括“退名单”类平台贷款在内的政务类贷款出现明显增长,弥补了房地产贷款的下降。

  在银行年报中,市场一般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四类行业贷款视为政务类贷款,后三者容易理解,前者主要和统计制度有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类,其中商务服务业包含投资与资产管理子项,其指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后,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的活动。

  由此可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大概率涵盖了基建、园区建设、民生工程等地方融资平台主导的项目,二者应该是包含关系,即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主要体现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中,但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还包括其他的贷款。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2024年不同类型银行政务类贷款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国有大行上升幅度小,城商行上升幅度大,不过国有大行上升规模要更高。因为国有大行贷款体量在25万亿左右,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就是2500亿的增量,而城商行规模万亿左右,占比上升10个百分点,也只有1000亿的增量。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ifind、银行年报整理,政务类贷款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四类行业贷款)

  界面新闻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业人士了解到,国有大行、城商行政务类贷款上的“打法”也不一样。国有大行聚焦于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而城商行下沉市县级项目,但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某国有大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地方化债和基建类项目是我们对公投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政府项目合作层级高一些,深入到县市一级的较少,一般会从省级政府拿到项目清单进行营销投放。”

  北方省份某城商行信贷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省市近几年都会推出重大项目清单,大项目主要靠大行做,因为有集中度要求,我们很难做大项目,单一客户贷款6个亿对我们来说就是大项目了。”

  集中度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按照监管要求,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整理发现,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2024年末10家资本净额低于1000亿。按照10%的上限计算,它们对单一客户的最大贷款不能超过100亿。

  “我们要求提高省内县级市场的市占率,增量存贷款占比不低于50%。”前述南方省份城商行总行信贷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到县域去展业,首先就要做一些政务类贷款投放,然后才能获得工资代发、零售信贷等业务,需要一步步来。”

  政务类贷款占比提升

  从政务类贷款占比来看,2024年股份行、农商行相对较低,在20%左右;国有大行在30%左右,城商行最高,其中超过40%,成都银行高达53.1%。

  其原因在于,城商行主要服务城市经济发展,而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城市更新工程、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往往是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城商行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

  成都银行也适时将政务金融类业务定位为该行特色业务。成都银行2022年-2024年新一轮战略规划提出,要深化政金业务“首站首选银行”品牌。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在服务区域政府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专业稳健的政务金融服务品牌。”

  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几家城商行积极的反馈,比如2021年末—2025年7月23日,成都银行市值上涨了一倍,居上市银行前列,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涨幅在50%左右,也居上市银行中上水平。

  分析来看,在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银行依靠政务类贷款投放实现了高于同业的扩表,同时10万亿债务置换下地方债风险明显缓释,政务类贷款不良率较低——资产高增与低不良的组合基本上等同于营收、净利润的高增。

  “近几年银行财政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方面财政持有银行股权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银行投向城投、国企类贷款占比越来越高,这导致银行的顺周期属性有所减弱。”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直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