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微博
7月23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震荡上行,但午后冲高回落。
截至收盘,沪指涨0.01%报3582点,盘中一度站上3600点;深证成指跌0.37%;创业板指跌0.01%。两市全天成交1.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303亿元,全市场超4000股下跌。

受访人士表示,沪指未能守住3600点,主要受午后大基建权重及券商板块冲高回落拖累。不过,整体来看,近期成交温和放大,表明市场仍处于上升趋势中,短期回调或为后续突破蓄力。
A股冲高回落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3600点得而复失。截至收盘,沪指涨0.01%,深成指跌0.37%,创业板指跌0.01%。
全天成交1.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市场亏钱效应明显,共计4027只个股收跌,跌停股10只;1271只个股收涨,涨停股56只。
中芯概念、科创板做市商、高带宽内存板块领涨,但海工装备、特高压板块跌近2%。

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8个飘红。其中,非银金融板块以1.29%的涨幅领先全场,美容护理、家用电器板块也表现不错,、、、涨停。银行、环保、综合、计算机、交通运输板块微涨。

连续大涨两天的建筑材料板块,今日回调2.27%,但仍有、、、4只个股涨停。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社会服务板块跌幅也超过1%,、、、、、、、等个股涨停。建筑装饰板块也回调,但仍有、、、、、、7只个股涨停。

概念板块方面,高带宽内存、CRO、科创板做市商、华为海思、中芯概念均表现不错。
赛马概念跌近5%,第四代半导体、工程机械概念、虚拟电厂、装配建筑板块跌幅超过2%,装配建筑、智能电网、特高压、海工装备、代糖概念、噪声防治、军民融合、建筑节能概念均收跌。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沪指今日盘中一度站上3600点却得而复失,主要受午后大基建权重股及券商板块冲高回落的拖累。不过,恒生指数已超越去年高点,且午后未见明显回落。近期市场成交额逐步放大,说明有资金在陆续进场。
“今天的走势反映出市场在关键阻力位附近的多空博弈加剧,部分投资者对短期获利了结的意愿增强。从技术面看,沪指虽未能站稳3600点,但近期温和放量表明市场仍处于上升趋势中,短期回调或为后续突破蓄力。”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沪指今日短暂突破3600点后未能站稳,尾盘加速回调,反映出资金在关键点位附近的谨慎情绪。”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日市场资金交易活跃度微降,短期资金获利了结压力加大,导致尾盘抛压集中释放。从板块表现看,非银金融、消费防御性板块相对抗跌,而基建、电力设备等周期股回调明显,这与资金面变化和板块轮动特征密切相关。
或继续震荡向上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对后市依然保持期待,一是市场流动较为充裕,上涨过程中成交量在缓慢放大,表明资金不断流入。二是人气得到有效激活,在慢牛格局下,心态也相对平和,这有利于市场的长期走好。三是外围干扰因素减少,边际效应减弱。
中睿合银研究总监扬子宜告诉记者,本周在雅下水电站开工消息的催化下,指数维系慢牛趋势,温和放量。上游工业品价格修复及其对应股价反弹具备持续性,而这些环节的核心企业多为指数权重股,有望进一步推升指数。
不过,毕梦姌提醒道,当前市场融资余额处于高位,若成交量持续萎缩,可能引发杠杆资金被动平仓,加剧短期波动。另外,基建等周期股的反弹高度依赖财政政策力度,若专项债发行不及预期或项目落地缓慢,板块可能进一步调整。后续可以关注政策催化的新兴产业,如稀土、人工智能、半导体。
易小斌也指出,由于短期内拉升较为急促,需注意回踩均线的风险。一是因为当前堆积了大量筹码,压力相应增加。二是与中短期均线的偏离度越来越大,这不利于市场长期走好,估计会回踩或高位震荡来修复。此外,热点的持续性存在问题,轮动过于频繁,容易导致指数上涨但亏钱,从而影响投资者情绪。他建议投资者把重点放在科技与消费两大主线;同时,政策催化的周期板块也值得关注。具体择股时,优先挑选位置低、累计涨幅小、估值合理的公司。
“上证指数的权重板块中,目前仅银行处于高位,其余板块整体位置并不高,因此大盘仍有望延续震荡向上走势。”刘有华表示,当前呈现板块轮动式拉升,景气度向好的方向值得关注,但对于持续拉升偏离5日均线的板块和个股需谨慎。
具体方向上,刘有华认为,相对低位且受益于行情转暖的券商和互联网金融板块值得关注,但不要追涨;高景气赛道如算力、创新药、CRO仍有继续走强预期;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基本面有改善预期的光伏、锂电等板块也值得跟踪。
“接下来重点把握两条主线:科技自主与国产替代、消费复苏与内需驱动。”刘岩提醒,目前科技板块估值分化明显,部分AI算力股已透支2至3年的增长预期;中报临近,军工、特高压等板块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回调;消费复苏存在结构性差异,美容护理等细分领域虽走强,但地产链需求回暖持续性待验证,需规避应收账款高企的周期股;另外,政策红利板块需警惕落地节奏。配置上,可将50%仓位留给消费、金融等防御性资产,科技股仓位控制在30%以内,并辅以高股息板块和黄金ETF对冲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