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全球首台相控阵CT在沪落成: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意义有多大?

adminddos 2025-08-12 19:08:25 1 抢沙发
全球首台相控阵CT在沪落成: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意义有多大?摘要: ...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再迎来新突破。

8月12日,全球首台相控阵CT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落成,正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台医学影像设备由国产企业纳米维景完全自主研发生产,从基础理论研究、核心部件攻坚到整机系统集成,实现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与100%国产化。

长期以来,包括超高端CT在内,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针对国产医疗设备的短板,政策端不断发力。如2021年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会议强调“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具体到招采环节,多省市政策也选择向国产设备倾斜,如今年3月,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福建省CT、MR医用设备集采公开招标明确指出,所有设备都要求采购国产产品。在部分业内人士的理解中,国产医疗设备的市场竞争主要靠价格优势。

纳米维景首席科学家曹红光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的“内卷”无法真正推动行业的正向发展,最终也无法满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更好的服务患者。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只有靠真正的创新驱动,才能真正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对于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现状,曹红光认为,从研发投入以及技术积累来讲,与国外医疗设备的领先者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局部已经可以看到优势,成为领跑者。作为国产医疗设备企业,需要迎头赶上,但“赶”的方法一定不是跟随国外企业制定的路线,想要弯道超车,就需要去做真正的创新,如此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的目标都可以自主决定。

CT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相关设备是高度复杂的技术集成体,涉及临床医学、精密机械、应用物理、电子器件、材料科学、计算机软硬件等多个学科。对于CT这一细分领域的发展,头豹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研报认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医疗服务品质要求的提高,CT行业内的研发创新需求日益旺盛。

研报指出,一方面,为了提升诊断精度和效率,企业需要持续改进现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如高清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另一方面,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趋势,针对特定疾病或人群的专用CT设备也成为了研发的重点方向。此外,为了适应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开发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小型化、便携式CT设备同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并拓展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在CT设备的研发端,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取得突破。8月4日,联影医疗宣布,光子计数能谱CT正式入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启临床测试和临床医学研究。据联影医疗介绍,在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时,探测器的像素面积减小到原来的1/9,可以呈现更细微病变结构。

此次在上海落成的相控阵CT不再使用滑环技术,代之以24套一体化射线源阵列式排布成的射线源环和64个探测器模组阵列式分布形成的探测器环组成的“阵列式”双环设计,并通过时序电子精准控制阵列中的射线源进行多模态曝光完成数据的采集。曹红光介绍,相较传统螺旋CT,相控阵CT可以实现空间分辨率提升64倍,时间分辨率提升3倍,实现单次扫描信息量提升144倍的突破,“这相当于从普通望远镜升级到哈勃太空望远镜”。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